台灣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簡稱國合會)。負責協助台灣外交部的援外活動。在其南美洲巴拉圭的援助活動,有完成與執行中的兩項已蘭花相關計劃。https://www.icdf.org.tw/lp.asp?ctNode=29943&CtUnit=136&BaseDSD=100&mp=1
第一個計劃自2015年2月10日至2018年12月31日。計畫名稱為「巴拉圭蘭花產業發展及組織培養種苗繁殖計畫」。
其計劃目標有三項:
1.建立蘭花農民組織。
2.引入文心蘭與蝴蝶蘭組織培養技術。
3.建置文心蘭切花、盆花與蝴蝶蘭盆花產銷制度。
計劃成果包括:
1.生產蘭花種苗314,900株。
2.核心農民46名,產銷班3班。
3.建置蘭花分生苗技術,生產文心蘭及蝴蝶蘭組培苗194,000株。
4.建立蘭花生產訓練及展售中心1處,溫室2棟。
5.生產文心蘭切花84萬枝,文心蘭盆花153,000盆,蝴蝶蘭盆花162,000盆。
第二個計劃,自2019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
計劃目標為:
1.強化Caacupe花卉中心栽培技術。
2.協助花農提昇品質與數量。
3.供應巴拉圭國內市場30,000株。
此延續計劃在108年12月之成果報告(這是第一期的成果)。
1. 蘭花組培苗37,515株,蝴蝶蘭小苗33,560株及開花株19,100株。
2. 生產及銷售文心蘭切花2,604株與盆花658盆。
3. 協助台糖公司2019年5月到此舉辦大型蘭展。
計劃預期效益為巴拉圭蘭花年銷售50萬美元。
{討論}
將兩個計劃的報告放在一齊檢查,可以輕而易舉看到無法相符合的數據。第一期計畫結束生產蘭花種苗314,900株,而組培苗194,000株。種苗數據為組培苗之數字得1.62倍(314,900/19,400)。如果組培苗百分之百存活,也只有194,000株,那麼多出來的120,900株是如何產生的?
第二期計畫的報告者,前期計劃(108年12月),蘭花組培苗為37,515株(上期報告為194,000株),蝴蝶蘭小苗33,560株,開花株191,00株(而上期報告162,000盆)。兩次報告的數據根本無法符合。
在第二期計畫目標培育30,000蝴蝶蘭開花株供應市場,預期效益,年銷售金額50萬美元,那麼蝴蝶蘭開花株銷售價格是(500萬/3萬)=16.7美元,折合500元新台幣。這種售價在歐洲美國、都不可能出現此天價,何況是南美洲國家。
[評論]
經費完全官方支持,外貌好看的外交神祕計劃,以其自身提供的資料加以比對,內容矛盾百出。而真相是什麼?
自2013年以來,國際蘭花產業到達飽和,荷蘭與台灣蘭花產業曾到南半球的巴西推廣此花卉,但是並沒有成功。巴拉圭的人民所得遠低於開發中的國家,對蘭花的接受程度有限。兩期計畫在國合會網站並未刊出預算經費,否則這種計劃的產出與投資時如何比例?
兩期計畫前後不一致的數字,又代表什麼?一個國營事業,在台灣都經營不佳,又要如何協助台灣推廣蘭花?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皆不正確的計劃,在第一期結束之後,完全沒有檢討又推出第二期?
有太多疑問。這些問題再由兩份報告內容很容易一一列出。但是是要那些人負責?
台灣這種假借外交之名,無監督,無考核,無詳細評估,即興而起的援外計畫,還不知有多少?
以非洲莫三比克一名外交官的評語〝台灣處處被斷交,要先看看自己能為邦交國帶來甚麼?不要只會指控別國打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