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無官御史台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資料來源:

https://scholarship.law.cornell.edu/sajpd/vol6/iss1/5

[註解]此篇review提供一些視野。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引用太多中國人的文獻,而沒有做到平衡報導此原則。

本文回顧了最近關於中國和當地企業家,在非洲商業部門低層之間持續競爭的研究和相關研究。幾項研究指出,自從進入以來,中國公司憑藉優越的網路和更好的融資渠道,已經能夠以低於非洲企業家的價格競爭。然而,其他調查結果描繪了中國存在的更積極影響,包括更高的就業和稅收,以及更好的商品和服務供應。推測這種在非洲商業外圍地區爭奪空間的局面不會持續下去。最終,它必須屈服於東道國政治經濟和市場環境的變化。

一、簡介

1.1。目的

本文回顧了有關中國企業家對非洲商業外圍地區影響的研究。試圖澄清中非幾個方面的辯論。由於他們直接與當地企業競爭,同時為當地人提供就業和其他便利,中國企業對當地福利有何影響?它們是在為非洲的發展做出貢獻,即官方聲明中所假設的雙贏?還是像人們常說的那樣,非洲大陸僅僅是中國鞏固的一種手段?此評論還考察了對中國在非洲存在的強烈批評,包括對種族主義和新殖民主義的指控。在多大程度上歸咎於地緣政治,尤其是那些源於西方對中國復興的恐懼的地緣政治。最後,它評估了非洲決策者在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時應該關注多少正在進行的辯論。

1.2.中非辯論:De Ja Vu

儘管中國曾經是一個貧窮和飢荒多發的國家,但近幾十年來它在全球的崛起,為非洲和第三世界其他地區帶來了很多靈感和希望,即貧窮不是命運的資訊。反過來,非中關係在地緣政治話語中佔據了中心位置,尤其是在西方,那裡的觀點似乎是中國人在非洲大陸施加了不當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但沒有明確的反制策略(Hanauer Morris2014Mohan Tan-Mullins2009)。

事實上,French2015)的類比將非洲視為中國的第二大洲,超過一百萬的移民正在那裡建立一個全新的帝國。後者雖然有些誇張,但在非洲及其他地區的某些地區引起了共鳴(Haugen Carling 2005 Konde 2018Los Angeles Times 2017 MarysseGeenen 2007/8)。

在討論中國在非洲發展中的作用時,焦點往往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對非洲大陸基礎設施的空前投資,機場、橋樑、水壩、互聯網基礎設施、港口、電力線路和系統、鐵路和道路。與據稱其對自然資源(石油、煤炭、銅、稀土、黃金等)的永不滿足的需求,以及其主導非洲大陸消費市場的焦土方法。但事實證明,影響要廣泛得多,涉及東道國的政治經濟、地區背景、行業轉型和全球影響,同時也反映了中國自身的推動因素(ACORD 2016 Airault 2007Liu 2013 Mhango 2019 Ngwa 2019 Weng 2018 Driessen 2016)。

一些作者認為,儘管非洲與中國展開了廣泛且有時激烈的辯論,但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和全球市場主導地位的背景下,中國維護自己和占領市場的願望並不例外(Hanlon 2017 Tull 2006)。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西方採取了與其試圖維護其權力幾乎相同的策略舉措,即在其勢力範圍內建設基礎設施,以開放各國的貿易;通過優惠貿易信貸和項目融資向盟國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同時鼓勵本國跨國公司在項目實施中發揮主導作用。

然而,許多研究指出,儘管中國在非洲的地緣政治和市場勢在必行,但其存在的真正影響可能更多地在於人,而不是技術層面。這是因為中國以國家為主導的非洲投資的潛台詞是,在過去的 20 年裡,超過 100 萬中國個人、他們的家庭和網路向非洲大陸遷移和就業,以及對個別國家的影響(Gu 2009; Huang 2013; Park and Chen 2009.2

今天大量中國企業家在非洲商業領域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理所當然。這是中國數十年在非洲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看似合乎邏輯的結果,但時間很短,其數量上卻是前所未有的。及其潛在的經濟和政治影響( Postel 2017Yuan San 2015)。

先前進入非洲的外國移民浪潮,例如東非的印度或巴基斯坦公民,或西非的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具有明顯不同的模式和強度( Saldanha 2013Jones 2007)。這些較早的移民群體在殖民時期有更長的時間來鞏固自己,並在商業領域的廣度上取得了無可爭議的結果,包括村莊里的小商店,即dukawallah

獨立後,移民被擠出商業部門的下層,導致重新移民,而他們的大公司在坦尚尼亞、烏干達和尚比亞等地被國有化。這些舉措被當時傾向於社會主義的政府稱為走向經濟獨立。這代表著迄今為止只實現了政治獨立。

近期中國移民到非洲的原因與過去有所不同(BiggeriSanfilippo 2009)。然而由於缺乏強有力的未來規劃和情景分析框架,非洲很少有政府,能夠充分評估中國移民的影響。很少有人努力分析中國投資的社會經濟影響,包括對債務積累、環境和一般社會福利的影響,將對其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像以前的移民浪潮一樣,當地的非洲企業家只是被新的中國進入者取代。不是是由於缺乏優越的網路,就是由於後者的文化霸權,那麼學習或技術轉讓將不會發生。華人將失去為非洲發展做出貢獻的獨特機會( Oonk 2013Spring Jiao 2008)。

1.3.評論大綱

這篇關於中國創業對非洲商業部門中小微企業影響的文獻評論,借鑒了已發表的學術研究,主要來自社會科學、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委託進行的國家研究,以及一些媒體報導和分析。

本文的第二章探討了中國促進非洲發展和中國公民在非洲商業部門,特別是在最底層的商業部門謀生的一些內在矛盾。第 3 章討論了中國和本地企業家之間的績效差異。第 4 章結束了回顧。

二、中國在非洲的商業:不可避免的矛盾

2.1。中國存在的政治經濟學

一些研究認為,中國企業與本土企業之間的競爭對東道國的政治經濟具有重要影響。街區新手直接與當地企業家競爭類似規模和行業描述的商業項目。即餐館、雜貨、商品貿易、手工採礦、農業生產、家禽、房屋建築、酒店和賓館、放貸、魚販、天然藥物小販和出售舊衣服等。

中國的進入既有積極的影響,即更好的商品和服務供應、就業機會、更高的收入。也有消極的影響,即當地企業家的流離失所、城市安全網的侵蝕),不能再依賴非正規部門作為城市經濟的安全閥(GeertsXinwaRossouw 2014Xiao 2015)。

在零售領域,由於中國營運商擁有龐大的進口網路,效率更高的中國營運商失去了客戶,這引起了本土貿易商的強烈不滿,並威脅要抵制,導致案件發生暴力事件,以及當局的干預3Mungai 2019; Wonacott 2012)。

2.2.混亂的命名法:雙贏相對全球競爭

近幾十年來,中非關係雖然沉浸在傳奇的歷史聯繫和聯盟中,但不得不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需求,包括中國的全球政治和經濟崛起(Alden &Chichava 2014Cao 2013)。

非洲領導人對中國的歷史合法性三腳架tripod of historical legitimacies”充滿熱情。認為殖民統治的共同歷史既需要南南合作,也需要制定另類發展策略,即發展型國家、促進工業發展、互利共贏並堅持自決原則。中國近年來推出的一帶一路策略重申了這些雄心壯志。

反過來,非洲國家也希望中國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機構中支持他們的事業,最近還為非洲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中非國家元首定期會晤,共商關係,共謀未來之路。

就其本身而言,至少在政策聲明中,中國認為非洲是一個重要的地緣政治夥伴,是全球權力遊戲中的關鍵盟友。例如在聯合國第四屆會議和類似論壇。並且由於非洲大陸正在進行的人口轉變,世界的未來的增長極點。非中關係被雙方稱為雙贏也就不足為奇了。

儘管如此,中國企業家大規模進入非洲 5,就像過去 20 年所發生的那樣,注定會攪亂原情境,並引發一場少之又少的雪崩。

指責中國人在商業企業中取代當地人,對中國進口的依賴增加,非洲去工業化,國內對中國全球政策的尊重,以及自決的喪失,這與非洲的一個重要騎手(中國關係)相矛盾,而不是恭維回應:(Chan 2013a, 2013b; Zi 2015)。

在解釋中國與非洲的長期關係時,經常以Dar es Salaam in Tanzania to the Zambian邊境的兩千公里TAZARA鐵路項目為例(New York Times1971)。然而,它也給出了中國那個時期不同的例子。與今天相比,TAZARA鐵路的中國建設者集體回國,而中國基礎設施項目的許多工人今天選擇留下來,即推動因素和拉動因素完全不同(French2015 Jayaram Kassiri Yuan San 2017 )。

TAZARA鐵路建成40年來,中國已成為全球強國。而坦尚尼亞和尚比亞仍然相對落後,這也具有啟發意義。儘管官方聲稱相反,中國和非洲夥伴在當時不是平等的伙伴,現在更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互惠互利作為一個概念是虛幻的(Chan 2013a)。

此外,由於中國對非洲基礎設施的普遍融資,研究人員、反對黨和其他利益關係者現在傾向於談論中國新殖民主義在非洲的崛起(French 2015)。西方智庫對中非辯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強調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的全球大國的政策兩面性對此來說是錯誤的(Hanauer and Morris2014 年)。

除了暗示中國的霸權野心之外,Chan(2013) 指出,儘管官方提出了崇高的抗議 6,但非洲只是中國全球經濟雄心和推動力的一個齒輪。中國對非洲的 FDI 佔總數的百分比,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在較低的個位數波動。儘管包括石油在內的非洲原材料大量出口到中國,但大多數非洲國家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很大。中非貿易總額僅佔中國與世界貿易的4%左右。

一些研究人員指責說,儘管非洲在中國的貿易關係中規模較小,但非洲大陸已成為剩餘產品的方便傾銷地。即對西方來說不夠好,包括污染技術和不合格的產品。此外,非洲大陸已成為中國現代化製造業所流失的過剩勞動力,而非最熟練勞動力,出口的集結地(Driessen20167

然而,泛泛而談是有危險的。麥肯錫公司的研究(Jayaram Kassiri Yuan San2017)表明,中國與非洲國家的交往可以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強大的合作夥伴(例如伊索比亞和南非);可靠的合作夥伴(即肯亞、奈及利亞、坦尚尼亞);不平衡的合作夥伴(即安哥拉、尚比亞);和新生的合作夥伴(象牙海岸,剛果民主共和國)。因此,毫不奇怪,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官方交往類型會影響中國企業家在地方層面所享有的關係的性質(Hellendorff 2011)。

2.3.非洲政策反應

一般來說,與執政黨沒有聯繫的國內團體,包括工會、行業協會和非政府組織,經常批評非洲政府如何投機取巧地與中國打交道(Tang 2017)。他們指出,非中關係是不對稱的,尤其是基礎設施和資源開採交易缺乏透明度,包括付款條件及其對債務可持續性的影響。

很少有非洲政府試圖直接回應批評者,但也迄今很少有人放棄證明在中國支持下推動非洲發展議程的有用手段。

然而,由於國內對中國存在方面的不滿情緒不斷上升。一些政府已在緊急關注的領域採取措施,尤其是那些造成社會動蕩的領域。例如,關於中國將當地企業家從非正規部門和中小企業的盈利領域趕走的問題。一些非洲政府頒布了新的規定,目的在限制低端的外國進入,在某些情況下直接針對新的中國企業)。私人經營部門分佈。在髮廊、餐館(中餐館除外)和零售商店等領域,完全禁止外國參與。 8

在一些案例中,尤其是喀麥隆、肯亞和奈及利亞,非洲政府試圖加強移民和投資許可的處理程序,但官僚主義的缺陷和腐敗阻礙了進展(Gadzala 2019 Ngwa2019Liu2019)。因此,雖然投資許可證是在承諾數百萬美元新項目的基礎上頒發的,但投資者通常會為他們的擬議業務分配土地,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夠得到。對烏干達正在進行的私人投資的一項調查(Bank of Uganda2018 )表明,一些最初被指定為製造商和潛在出口商的外國投資者,已經秘密地轉向零售貿易和進口。

認為對中國投資的支持正在減弱,那就錯了。例如在烏干達,政府已將部分軍事資產用於保護中國企業家(Reuters2018 ),後者擔心中國公司近年來遇到的有針對性的搶劫。在塞內加爾,當局繼續支持中國在該國的存在,例如將其視為對黎巴嫩企業的一種平衡行為(Cissé 2013)。

一些研究提出的一個更廣泛的問題是,非洲政策制定者是否從他們如此欽佩的中國奇蹟中吸取了正確的教訓(Huang 2013 Mazimhaka 2013RossOmar Xu 2019)。

儘管中國模式並不完美。但研究指出,中國經濟奇蹟的部分原因在於對商業部門的交錯控制、外匯和國內信貸的策略配置,以及限制外國公司進入策略經濟部門的機會,尤其是在商業部門的較低層次。

在中國,包括地方各級在內的強大機構對於政策實施、問責制和促進有效監管環境十分重要。良好的規劃是政府策略成功的關鍵,而表現不佳則受到制裁,即政策制定者尋求政策的連貫性。他們認為,雖然今天中國企業家與許多非洲國家的本土企業家自由競爭。但在中國工業化的早期階段,當外國進入幾乎被禁止時,中國這種情況是不可想像的。然而,這些關於中國是如何做到的的教訓,似乎並沒有在很大程度上被非洲決策者吸收。

三、在商業邊緣爭奪空間

3.1中國與非洲:優越網路還是文化霸權?

研究強調,雖然中國這個國家可能正在通過其非洲投資追求不倫不類的地緣政治野心,但其公民在非洲主要是為了賺錢(Alden Chichava 2014 Brautigam 2003Liu 2013)。

支持中國更多地參與非洲商業的一個重要論據是,儘管存在一連串的結構和政策障礙,包括缺乏外匯、投入和技術技能,但它們仍然能夠蓬勃發展。然而,懷疑論者指責中國企業對技能和工作習慣的抱怨,只是中國公司輸入中國勞動力的藉口(Men 2014Van DjikWarmerdam 2012 Gu 2009Dollar 2016)。

另一方面,當地企業家將困難歸咎於不公平競爭、缺乏信貸渠道以及官方政策偏向外國投資者而非國內投資者(Xia2019)。

尚比亞的銅帶是中國企業家在東道國政治不滿和工人不滿的情況下通過談判進入非洲城市據點的一個縮影( Elcoate 2018 HairongSautman 2013 Konde 2018 Negi 2008 Wonacott 2012 )。與非洲其他地區一樣,中國在尚比亞銅帶地區更普遍的的存在,讓人聯想到土著企業家邊緣化和勞動力臨時工化的故事,有些是相當人為的(Lee 2009)。例如,新興的主權債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中國的國家機構,這一事實引發了有關電力半國營(ZESCO)和新機場等關鍵基礎設施資產面臨被中國吞併的謠言,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結果,但卻被廣大民眾廣泛相信。同樣,一些國內壓力團體幾乎不假裝準確,辯稱正在購買大片土地,用於為新的中國移民建設專屬社區等(Zambian Watchdog2018 年。這些抗議可能不足以改變尚比亞的公共政策,但表明中國企業家在經濟外圍層面是頑固和分裂的。

然而,在一項關於影響銅帶上當地對中國企業態度的研究中,Li (2010) 將公開的敵意、指控和神話歸咎於普遍缺乏對中國參與類型的理解,尤其是在西方國家。他認為,尚比亞銅帶上的中國投資者是長期存在的,試圖在該地區和該國產生真正的影響。儘管如此,由於對任何中國事物的固有偏見,與西方同行相比,中國公司更容易因缺點而受到當地批評。 Li (2010) 認為,這些偏見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公司近年來在應對工作場所和環境問題方面所做的努力沒有得到批評者的認可。

3.2對本地企業的影響

最近的估計表明,非洲可能有多達 100 萬中國居民,主要從事一種或另一種類型的創業活動。 2000 年至 2014 年期間,非洲大陸共有約 10,000 家中國擁有和經營的公司。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被指定為國家、省、市和私人經營。(Feng and Pilling, 2019; Jayaram, Kassiri, and Yuan San, 2017)。

2015 年,即在中國開始財政整頓和相對較低的增長之前,估計對非洲的總投資支出達到約 5000 億美元。9 因此,雖然 2000 年中國對非洲的投資相當於美國的 2% 左右,但2015 年約為美國的 51%,預計到 2020 年將達到相同。換句話說,無論有什麼免責聲明,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並非無關緊要。

到目前為止,針對中國在非洲,特別是在商業領域的存在不斷增加的指控已經如此頻繁地重複,以至於它們已經成為幾乎標準化的事實(Sanghi and Johnson 2016)即中國投資沒有使非洲人受益。中國更願意與被俘的非洲政府打交道,並避免與關鍵的公民社會互動。中國開採非洲的自然資源,幾乎不關心環境影響。中國為中國企業家提供資金,損害了當地公司的利益。中國正在向非洲輸出勞動力,而對本國和東道國的勞工權利卻沒有多少同情。

在一項關於中國在烏干達投資的研究中,Van DijkWarmerdam 2012 )就其中一些指控詢問了大約 49 家中國公司,而 Men2019)在坦尚尼亞和Niikondo Coetzee2009),Tityende (2015) 對於納米比亞的案例研究中研究了類似問題。這些研究的結果對一項經常被重複的指控顯示模棱兩可,即中國的政策傾向於將非洲的援助、貿易和私人投資混為一談。研究表明,中國國家機器在支持非洲較低商業部門的中國企業家方面付出的努力很少,也沒有代表他們徵求東道國政府的意見。然而,它鼓勵他們建立可以在東道國投射和捍衛自己利益的行業協會(Li 2010)。

儘管如此,這並沒有阻止當地政治反對派團體在他們聲稱中國接管”10 時過速,通常需要當地對於中國貿易協會或東道國大使館的抵制(Spring Jiao 2008)。

有證據表明,中國的進入開始引發非洲非正規經濟的結構性變化,迫使當地企業家以不同的方式做事(Feng Pilling 2019RossOmar Xu 2019)。一些研究表明,中國的存在及其顛覆性潛力對非洲商業有利,而另一些研究則認為它促進了某些部門的技術採用,特別是農業灌溉系統以及製造和營銷方面( Weng et. al. 2018; Xia 2019)。

儘管學習曲線很陡峭,但許多本地企業家開始與中國同行展開競爭(Onjuni Fee 2019)。許多人現在直接從中國或亞洲其他地區訂購商品,並且完全跳過了當地的中國中間商(DankwahValenta 2019)。此外許多非洲商人已經學會了一些普通話並前往中國尋找最優惠的價格。他們在香港和中國大陸擁有自己的小飛地,以帝國反擊戰的形式(LyonsBrown Zhigang 2012Matthews Yang 2012)。

研究還表明,如果可以選擇,中國企業家更喜歡良好的經濟環境和高效的官僚體系,而不是那些腐敗盛行的企業,即他們希望獨自一人專注於他們的業務(Brautigam 2003)。

對加納的一項研究( DankwahValenta 2019)表明,那裡的中國企業家不得不適應複雜的商業關係,至少涉及三個加納群體。第一類包括擁有自有資金的加納商人,他們雖然是中國人的主要競爭對手,但由於語言限制或難以獲得中國簽證,被迫向他們尋求幫助。

第二組包括小商販,他們完全合作,因為他們直接從中國批發商那裡獲得貨物,通常是賒購。此組也包括屬於為中國公司提供服務或向他們出租房產的加納人。

第三類是競爭性的,甚至是對抗性的。它包括加納商人聯盟,他們尋求以各種可能的方式追求其成員的利益。

這些例子表明,與媒體報導相反,中國企業不能粗暴對待國內商業利益,往往必須通過東道國的政治雷區謹慎談判。

在應對上述太空戰爭時,非洲政策制定者將需要在追求自由放任的方式之間做出選擇,這種方式允許外國投資者不受阻礙地進入經濟的幾乎所有部門,或者是經過精心調整以最大限度地為當地提供機會的方式。企業家,通過限制外國進入某些行業,例如低技術零售和服務行業,同時關注就業和消費者福利。後一種方法,而不是自由放任,是中國在其工業化早期階段使用的方法。

四。結論

總之,中國企業家在非洲商業部門的低層存在對當地生計和東道國經濟產生了實際影響。然而與媒體經常歇斯底里的描述相反,影響並不總是負面的。是的,很多本土企業家已經被中國企業優越的網路和更好的融資所擊敗,但許多本土企業家已經設計了自己的應對機制,包括加強自己的網路、切斷中間商,甚至學習普通話。最重要的是,研究證明了中國進入帶來了更好的商品和服務供應以及增加的當地就業。

這並不代表著隨著華人社區通過談判進入非洲經濟,對於許多國家和社區沒有摩擦和不滿。各國的經濟環境和政治經濟一直是當地反應性質的關鍵決定因素。

許多研究表明,人們對中國商業交易的不正當行為感到嚴重不滿,包括對環境的關注不足、勞工權利不佳,甚至種族侮辱事件(Goldstein 2018)。一些研究將後者視為孤立的萌芽問題,以及聲譽挑戰來自當今在非洲營運的許多對國內無人負責的中國小公司這一事實。

最後,許多研究強調了中國對非洲的雙贏方式與成功企業的市場需求之間的緊張關係。儘管中國近年來能夠跨越這兩種立場,但非洲債務的全面積累表明,需要採取更嚴格、以結果為導向的方法,即調整非中關係以確保可持續性。今後要追究。

中國企業家似乎在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的遊戲中處於領先地位。中國企業已經開始轉向更穩定、營運更佳的非洲經濟體,例如肯亞和塞內加爾,以及經濟體中以技術為導向的部門,這些部門的活動具有更好的回報和更可預測的視野,也就是說,它們的行為類似於世界非洲其他地方的商業實體。。

筆記:

1本文的工作是在我還在康奈爾大學非洲發展研究所(作為訪問學者)工作時開始的。該論文的一個版本於 2022 5 18 日至 21 日在魁北克拉瓦爾大學舉行的非洲商業會議上發表。我感謝Issouf教授 Soumare的邀請。

2 Li (2010) 在他對尚比亞銅帶中國投資者案例研究的介紹中簡潔地指出:我們應該理解中國的某些活動與非洲當地社會的政治經濟之間的聯繫,將中國的動力與非洲背景,並在有充分根據的背景下分析中國的存在。

3 The Mail and Guardian2015 1 25 日)觀察到反移民暴力在非洲相當普遍,索馬里亞人在內羅畢和索韋托受到襲擊,中國人在剛果和尚比亞受到襲擊,這是東道國經濟不景氣的結果。

4例如,為了推行一項重大的外交政策計劃,即一個中國政策,近幾十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設法讓除史瓦濟蘭以外的所有非洲國家放棄對台灣的承認,轉而支持中國大陸。

5這更多是意想不到的後果,即 1990 年代後期中國放鬆有關私人經營企業和國際旅行的政策,而不是中國制定的系統性政策。然而,一些研究( Driessen 2016)認為,自 1970 年代末鄧小平的開放政策以來,鼓勵中國向外移民一直是該國整體經濟政策的核心,移民有助於為成千上萬的人謀生流離失所的農村居民,後來減輕了導致工業工作崗位流失的結構轉型的打擊。

6例如,參見人民日報 2012 2 16 日題為中國在非洲的投資鞏固友好關係的文章。

7中國的走出去壓力包括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業過度擁擠、競爭激烈、環境立法更加嚴格等。對於相對年輕的年輕人來說,從零開始不再像過去那樣容易。許多年輕的中國人被迫到別處尋找財富。

8安哥拉就是這方面的例證。見Herculano Coroado and Joe Brock “安哥拉人對中國加強控制感到不滿,世界新聞,路透社,2015 7 8 日。

9看看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哪些行業獲得最多? |世界經濟論壇 (weforum.org)

10報紙,特別是在尚比亞、喀麥隆和肯亞的報紙,強調了在市場上養雞、烤玉米和在路邊出售蔬菜的案例,作為這種收購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