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家語,正論解第四十一。
哀公問之於孔子曰:「寡人聞東益不祥,信有之乎?」
孔子曰:「不祥有五,而東益不與焉。
夫損人自益,身之不祥;
棄老而取幼,家之不祥;
釋賢而任不肖,國之不祥;
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俗之不祥;
聖人伏匿,愚者擅權,天下不祥。
不祥有五,東益不與焉。
此五不祥中,以國家,社會與天下之角度看此不祥之兆,對國家而言,釋賢而任不肖。看看農業界在上頭的領導,看看台北天龍國的官員。
對社會而言,老者不教,幼者不學。以農業而言,學有專精之學者及研究人員逐漸退休,而農業教育中各科系之學生有願獻身農業,努力向學又剩幾人?
對天下而言;聖人伏匿,愚者擅權。以個人熟悉之技術領域,自農業機械,溫室與設施,蘭花產業,組培苗量產等種種產業,莫不是如此。
中國古人喜歡以天理循環形容世運之轉。認為由盛必轉衰,否極必泰來。這是建立在大中原文化之基礎。那時中國無外敵,只是不斷地自我調整。但是自十九世紀,中國必須面對外國挑戰,而不再是只是自我調整。
看看蝴蝶蘭產業,台灣此產業曾有三次大起大落,每次都是自我調整恢復元氣。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已不再是自我調整就可善了,而是要面對世界競爭。
孔子家語之五不祥,其中三不祥是社會,國家與天下。對當今農業描述如是真實深入。由過去儒家經典可以點出現今之根本問題。但是藉由古籍經典無法提供解決之法。因為台灣的農業主流概念,仍然停留於198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