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2020年11月27日至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參加〝台商在非洲:經驗機會與挑戰研討會〞,擔任評論人。但是直到到達會場之前,尚未收到三位主講者的報告文件,因此僅能以現場所聽到的Powerpoint內容提出15分鐘的評論。
主題1:在地共生,有關〝在地共生〞部分,台商在非洲如何要與台灣連結,那麼最有可的產業是如下5大類:
1.
農業與農產加工業
2.
工業,尤其是輕工業
3.
技職教育
4.
醫療器材
5. ICT(資訊與通訊技術)
台商在非洲,此議題必須自商人與商業定義開始。以前的台商是買入與賣出的貿易商。自世界各地買入非洲需要的物資,包括民生必需品,電器用品等。在當地採購原料而輸出世界各地。台商來自台灣,但是沒有任何約束力要求他們只能從台灣購物或將物料只賣到台灣。台商可以從世界各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可將自己購得物料賣到獲利最高的地方。台灣要求台商與台灣連結,首先要看看自己能夠提供那些利基。如果非洲某地需要一部食品機械,中國廣東與台灣台中各有廠家製造。如果性能相同而中國價廉,台商勢必選購中國機械。如果台灣有關鍵技術,例如瓶蓋封口技術。台灣產品雖然貴於中國。但是為了食品安全為主,台商勢必自台灣購買。因此台灣本身要有自己之競爭力,有專業能力,才有機會擴展非洲。
以產業與商業的發展,可區分成五個層次:
1.賣入一台機器
此前提是如上所述有自己獨特的關鍵技術。
2.賣出一組生產線
這是數台機器組成的生產線,是否可行就要評估在整體生產線有多少關鍵技術
3.至當地設廠,將生產產品,銷售世界
這些都是跨國企業才有能力,例如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在史瓦帝尼藉由當地糖原料加工成可口可樂濃縮液,再行銷非洲。
4.整廠規劃
不只賣出生產線設備,而且擔任一個產業上中下游的角色。例如尚比亞一位廠商購買一台卵蛋機,但是失敗了。整廠規劃是由上游種雞開始,有一定數量與品質之鮮蛋。雞蛋孵化後,有下游養雞戶購買小雞,養雞戶養成大雞之後,有收購機制,收購並加工成食品。
5.找出當地資源,建立產業
以農業為例,非洲各地有特殊資源。能夠找出特有資源或是特有商業行為,即可建立一個新的產業,具體的生物產業舉例如下:
a.史瓦帝尼:吳郭魚育種與養殖
b.賴索托:藥用植物生產
c.莫三比克:腰果種苗更新
d.南非:因應氣候變遷後的熱帶水果生產:芒果、火龍果、荔枝等
e.埃及:綠洲中建立蔬菜非疫點生產
主題2.全球經濟新局
在此主題之中,十分遺憾完全沒有考慮武漢肺炎對於非洲經濟的影響。非洲的醫療不足,無法確實防疫與保障人民安全。這將嚴重影響非洲的經濟發展。
在2020年後經濟新局,全球產業競爭,需要專業能力才能生存。而也因此在全球化之下,人才爭奪戰正日益緊張。那麼非洲經濟發展所需人才例如ICT,礦產與能源,工程發展等等,其他各洲各國也同等重要。在全球人才爭奪大戰之中,在COVID19之影響下,除了其他戰亂地區,非洲是最不安全之處。那要如何吸引人才至非洲。年輕人在台灣若能賺到好薪水,有何誘因遠離台灣,除非非洲能夠提供更高利潤,在〝富貴險中求〞中才有吸引人才前往非洲的機會。要如何創造就業利潤,取決於台商創新能力。
主題3.非政府組織與僑商互動前景。
主講者述及援外,非單向,而是也要牟利,而且以敵為師。中國早就提出此口號。而農業是被認為最有機會的產業。對此我以Powerpoint表示,主題是World
Weather。在4張不同的氣候分類圖中,很殘酷地顯示,台灣的氣候是亞熱帶與部分熱帶。台灣的氣候與土地條件與非洲毫無相同之處。非洲是古老大陸,台灣為海底浮起之海島,因此以台灣農業經驗,在非洲只是無功而返。因此不論有多少〝農耕隊神話”,最後在非洲並沒有留下實蹟。對該地農業技術或其人民生活,沒有影響紀錄。
台灣要在非洲發展農業,唯一方法是以學理為依據,針對當地氣候土壤與人力資源,建立可行的農業發展計畫,千萬不可只是高喊〝台灣經驗〞。所有農技團的失敗,其中一個因子就是篤信台灣農業是天下第一,以台灣經驗之優越感強硬實行非洲大陸。
(感言)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社會科學領域所主辦的學術研討會,整體水準與我的工作經驗中與國際學術水準兩相比較,台灣學術實力需要大大加強。如果學術能力做為台灣進入非洲的一種評估標準,台灣早已輸了一大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