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現在成為眾人交相指責的大事。為了政治鬥爭,許多藍色標誌的政客更將責任完全推給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博士。然而事實的真相是什麼?
在1990年代,聯合報的民調80%以上的民眾同意教改。以此高民調的措施,如今卻成為天怒人怨。?
教改中最恐怖,也最難以收拾的政策是廣設大學。那麼廣設大學是從教改開始嗎?歷史記載並非如此。
1.
1987年7月,教育部長李煥,將9所師專升格為學院。
2.
1990年,部長毛高文,將銘傳、世新、實踐三所私專升為學院。
3.
1990年代,籌組新的國立大學,包括東華、暨南等,在1994年成立。
4.
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廣設大學”設為四大目標之ㄧ。
5.
從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大學如雨後春筍一一冒出。
在民間,在官方的種種呼籲之下,台灣開始瘋狂的設立大學。一縣至少一個公立大學。而學院紛紛升格。科技大學,教育大學,體育大學,醫學大學,藝術大學等聽所未聽、聞而未聞的大學名稱,在台灣已是不足為奇。原來已有的大學也不落人後,拼命的擴充科系、學院、甚至是分校。
廣設大學成為全民運動,成了皆大歡迎之政策。人人交相稱讚,只有少數人不以為然。聯合報的民調中贊成是80%以上,並非100%。當時反對的聲音是如此微弱,看得深遠者不斷的呼籲,這是短多長空。這將對於台灣大學教育造成萬劫不復。但是微弱的聲音一直被淹沒。
由於廣設大學,眾人皆大歡喜:
一、教育部:
對公立大學有更多的管轄權,管理的對象更多。對私校而言,藉由補助可以管控,可以為自己退休後安排出路。
二、大學教授:
可以招收更多博士班學生,因為學生個個有教職。可以擴充個人勢力。教授可以自公立學校退休,轉戰私校再領一份薪水。大牌教授可以改任私校主管,擔任門神爭取計畫補助款。
三、高中校長、主任、老師
廣設大學的直接利益是提高升學率,尤其是國立大學的升學率。間接利益是廣設大學之後所增加的層出不窮的入學方案。有學測、推甄、繁星等種種。這些規定其中之奧妙只有教育界成員最清楚。有了資訊,就有了身份,就會有看不見的好處。
四、學生家長:
鬆了一口氣,我孩子有大學可讀。
五、高中生:
歡天喜地,不必辛苦補習,人人有大學可讀。
六、社會大眾:
原來專科、二技等學歷,如今可以補修學分,成為大學生。
在廣設大學之後,流弊逐漸產生,主要的問題是師資之不足與學術風氣的敗壞。
其一、師資如何培養
大學膨脹,師資缺人,因此廣設博士班以培養大學師資。一些專校師資,短短幾年之內由五專或三專成為學院,又跳昇成大學。原來的師資迅速成為大學教授。然而學術能力的提昇哪有在幾年內速成?
其二、大學師資如何評鑑?
評鑑如同廣設大學,只看表面數字,不重視實質內容。以SCI篇數評鑑,對台灣教授群並不是難題。選擇一些狹而深的偏僻學門投稿,呼朋引伴相互掛名。若以專利、技轉、發明為評鑑標準,那更是容易。
由於學術風氣之敗壞,這也因而造成學術研究與產業需求並不相關,台灣蘭花生技研究論文其數量全世界第一,也已出版一本專書,但是至今無一項生物科技已應用於產業。台灣每年參加發明展,得獎選手不計其數,但是成為商業產品又有幾項?
到了2010年之後,少子化成為事實,技職教育空洞化也是事實。眾人紛紛痛罵教改,那麼教改是誰之過?是一堆政客之操弄選民,是眾多愚夫愚婦的目光淺見,是教育界的爭名奪利,共同造成此“短多而長空”的共業。這就是教改中討好大多數,廣設大學之結局。這就是台灣社會的共業。因此誰之過?誰能出面痛罵教改?
在1990年代之後因為教改,因為廣設大學得到好處的大學教師,高中師生、家長等,最無資格批評教改。政客更無資格批評教改。君不見,一位“台灣經濟總鋪師”,為了選票將一所專校短短數年提昇成國立大學。如今其徒眾仍然瘋狂攻擊李遠哲博士。這就是典型的無恥之徒。
台灣的教改與廣設大學,在二十年之內,毀掉了二戰之後六十年辛苦建立的大學教育,造成台灣缺乏可用之才。但是台灣又真正了影響中國。中國自2003年之後的廣設大學,在十年不到就毀棄了其大學教育的素質。在教育界,海峽兩岸一家親,互相比壞、比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