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無官御史台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非洲的農業機械化神話,現實和新興的研究議程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Thomas Daum∗, Regina Birner

Hans-Ruthenberg-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the Tropics, University of Hohenheim, Wollgrasweg 43, 70599, Stuttgart, Germany

Global Food Security 26 (2020) 100393

 在整個非洲,政府,發展從業人員和私營公司已重新發現了農業機械化,並將其作為優先事項。然而在文獻中,由於早期國家主導的機械化計劃的失敗,機械化已被大大忽略。在這種經驗空缺中,出現了一些流行的主張,例如機械化導致失業。我們研究了九個這樣的命題,發現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基於證據不一致或根本沒有證據支持。因此,可以將它們標記為神話。這些神話影響政策和計劃,因此有可能低估了非洲農業機械化為全球糧食安全提供的支持性。我們提出了一項研究議程,目的在解決上述爭議並支持基於證據的政策,以實現可持續的包容性農業機械化。

 

1.簡介

非洲農業系統在所有大洲的機械化程度最低(糧農組織,2016年)。結果造成多年來,農業勞動生產率一直停滯不前,而農業收入是農民收入以及隨後的糧食和營養安全的主要決定因素(FuglieRada2013年)。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有是實質性的狀態為先導,努力促進機械化的過程,往往涉及以政府經濟進口機械,但是這些努力大多失敗,原因是政府的管理討戰(Pingali 2007)。這導致人們認為非洲尚未能夠實現機械化,導致隨後在發展實務和學術研究都忽視了機械化(Diao等,2012 FAO2016)。

隨著農業重新出現在非洲的發展議程上,這種情況正在改變,這重新引起了人們對機械化的新興趣。尤其是,政府希望克服 鋤頭和彎刀文化,使農業對年輕人有吸引力(MockshellBirner 2015年)。發展夥伴也已開始促進機械化,世界領先的農業機械公司將非洲視為新興市場(糧農組織,2016年)。

幾個新的機械化驅動因素促使人們重新產生了興趣。在一些國家,農業集約化和農村工資的上漲在土地準備方面造成了勞力瓶頸(Diao等,20122014)。根據Cossar 2016),人口壓力和更好的市場進入導致了高度機械化的需求。例如,在加納的一些地區,有多達80%農民使用機械。在伊索比亞,農村工資的上漲和牲畜的成本與機械化呈正相關(Berhane等人,2017)。此外,由於自印度和中國進口機械的增加,農機價格下降(糧農組織,2016年)。中型農民的崛起為曳引機租賃市場提供了新的前景(Jayne等,2019年),這可能會受益於類似“ Uber”的移動工具,從而降低交易成本(Daum等人,2020年)。

如前所述,伴隨著促進非洲機械化的新努力和機遇,關於這一主題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然所公開性討論繼續遭受十年來對該主題的否定。因此已經有幾個命題都出現了公開辯論,比如機械化導致失業小農戶無法由機械化獲利。正如我們所展示的那樣,這些大多數命題不是只有得到證據不一致的支持,就是根本沒有證據支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它們為神話 。這樣的神話可以誤導有關機械化的政策和程序。

許多主張的主要目的是宣稱由於其負面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因此不應該促進機械化。例如早在1973年,國際勞工組織(ILO)就警告說,機械化可能導致失業(ILO1973)。考慮到非洲青年人的崛起以及數以百萬計工作的相關需求,這一關注仍需繼續提出,並需要進行仔細評估(AFDB2016)。其他問題與排斥小農和認為會增加水土流失有關(Malabo Montpellier Panel2018)。有些命題有利於機械化,但是未有支持性證據。一個例子是,只有政府大規模進口農業機械,機械化才會發生。這樣的神話可能導致機械化策略不是特別有效。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關於農業機械化的9個命題的經驗基礎,這些命題在發展性的辯論中很顯現。我們詢問以下問題:哪些命題有證據支持,哪些命題沒有證據?那些將複雜的表示問題是過度簡單化,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解決?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檢視了歷史證據並回顧了有關非洲機械化的經驗文獻。在對這九個命題的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得出了對非洲農業機械化的未來研究和行動的啟示。

 

2.非洲的機械化理論和現狀

2.1。機械化理論

農業機械化可以定義為整個農業價值鏈上的人類勞動力被其他能源(例如畜力,化石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替代的過程(馬拉博蒙彼利埃小組,2018年)。有不同理論框架已經應用於解釋機械化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展開。特別重要的是誘導創新理論(Hayam&Rutta1971;Rutta1977年)和農場演進的相關理論(Boserup 1965; Pingali 。等,1987)。

根據誘導創新的理論,生產要素相對缺少性的變化導致了技術的發展,相對豐富且廉價的生產要素被相對稀缺且昂貴的生產要素替代Ruttan 1977年,第204-205頁)。該理論預測,機械化作為一種節省勞力的技術,將由勞動力的日益缺乏引起。例如增加產量節省勞力的技術。

該理論得到歷史證據的支持,即人口稠密的國家(例如日本)確實遵循了人口稀少的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技術途徑(Hayami Ruttan 1971)。由於許多非洲國家土地相對豐富,因此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機械化程度仍然保持較低水準(見第2.2節)。參照Boseru p 1965)提出的農業系統演化理論,Pingali等人(1987)認為,機械化是在人口密度達到一定水準之後才發生的,該水準導致了休閒耕作過渡到永久性耕作制度。這種過渡導致增加雜草壓力和需要土壤耕作,從而觸發了犁的使用(Boserup 1965Diao等,2014)。

農業發展的理論和歷史證據清楚地表明,機械化只是農業增長的要素之一。從人力動力,動物動力到機械動力(以及每個類別中的技術改進)的出現,只是對人勞動力受限制的一種反應,但僅僅查看土地勞動力比率實在是太簡單化了。除了農作系統的發展,其他因素在解釋機械化模式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其中包括農業氣候條件,例如土壤,地形和降雨(Binswanger1986年),機構環境(Daum Birner 2017年;Daum等人,2018a)以及社會的社會目標,例如國家建設和現代化。 (安東尼,1988年)。由於這些因素因國家而異,甚至在一個國家之內也各不相同。因此,沒有自然的技術變化序列或藍圖,可以用以預期非洲國家會遵循這種自然序列或藍圖。研究機械化模式和適用的機械化策略而參考機械化在其他應用理論的分類來說,需要考慮到與農耕的特定地域位置條件。

 

2.2。非洲機械化的現狀

這項研究集中在使用曳引機進行農作物生產的機械。因為該步驟可能對糧食生產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產生很大影響,從而影響糧食安全和農民生計。同時,曳引機的使用特別引起爭議。儘管數據不完整且經常過時,但人們普遍認為,無論是曳引機還是其他類型的機械,非洲的機械化水準都比較低(參見表1)。

近年來,一些政府通過以補貼價格進口和向農民提供機械設備,以及建立國家主導的機械化僱用計劃,與曳引機裝配廠,積極地促進了國家的機械化(糧農組織,2016)。

一些國家還通過私營服務公司促進機械化,這些提供商接受國家補貼的曳引機。例子包括奈及利亞農業設備租賃企業,加納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和莫三比克農業服務中心。表2顯示了五個國家的機械化努力,並表明了對進口機械的高度重視,但忽視了知識和技能發展的。

也有私人市場用於機械化。機械來自世界領先的農業機械公司(例如John DeereAGCO)以及印度,中國,巴西,土耳其和一些東歐國家的製造商。如果他們不直接向政府出售機器,製造商通常依賴於獨立的經銷商。由於大部分曳引機市場規模還小,很多經銷商在經濟上掙扎(Mrema等,2018)。也有二手曳引機市場,據估計其規模與新曳引機市場相似(Houssou等,2014)。

 

3.神話,現實和新出現的研究議程

在本節中,我們確認與機械化有關的主要主張並討論其有效性(參見表3)。根據這些內容,我們確定了被忽略的主題和關鍵研究問題。

 

主張1.機械化增加失業(證據不一致)

  對非洲機械化的關注經常引起關注(ILO1973; Malab o Montpellier Panel2018)。LaVia Campesina2008年,第104頁)對於工業化的農業,加以警告。用密集的機械化是和農業毒素驅逐進行體力勞動,造成大量農村人口遷移。因為從歷史上看,機械化經常引發人們對失業的擔憂(Juma 2016年),因此在介紹當代研究之前應用歷史觀點是有用的。根據比較的歷史分析,Binswanger1986)指出,就業效果的影響取決於機械化展開的情景。如果可以擴大耕種面積,並且對農產品的需求具有彈性,那麼機械化就可以增加就業。相同的,當機械化增加產量時(例如使用泵灌溉的情況),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機械化也可能是農村勞動力短缺的答案,勞動力短缺是由向工業部門轉移而引起的。然而,當機械化是不是因為農村勞動力稀缺,但是通過補貼推動下,農業減少勞動力需求可能是巨大的Binswanger1986年,第38頁)。很少有研究檢查機械化對非洲的就業影響,以及那些大多數報告都是採用混合影響(見表4)。

總而言之,正如機械化理論所預測的那樣,就業效果取決於特定地點的因素(例如工資,土地可利用性和需求彈性)和機械化的類型。機械化通常是逐步引入的,它可以減少某些農業活動的勞力,而增加至其他產業的勞力。勞動效應取決於產出效應(通過土地擴張或產量增加)後者決定了對農村經濟的溢出效應。此外,當機器是本地生產而不是進口時,還會產生額外的勞動力影響。影響還取決於家庭與僱用勞動力的關係。

糧農組織的一項研究(2013年)認為非洲的農業主要依靠家庭勞動。因此,機械化只會取代無酬的家庭勞動(包括童工)。相反,Baudron等。(2019)發現,在四個非洲國家的八個學習地點中,有超過50%的家庭僱用勞動力。如以上事實所示,農業機械化的勞動效應應該做為未來研究的重點領域。

 

命題2。小農無法從機械化中受益(錯誤的)

小農戶是農業發展的關鍵(BirnerResnick2010 Hazell等人,2010;世界銀行,2007),將小農戶從農業機械化中排除將導致財富與土地的不公平分配(BinswangerRosenzweig 1986Feder等人,1985Pingali等人,1987)。但是,與種子或肥料不同,機器是不可分割的商品,因此與規模經濟有關。這代表著它們更可能是由大型農場購買(Binswanger1986Feder等人,1985)。Hazell等(2010)因此警告說,機械化等新技術可能使小型農場處於不利地位。小農戶能否獲得機械化取決於技術和政府機構解決方案。

作為面向小農的技術解決方案,一些作者建議在推動機械化時使用亞洲慣用的兩輪曳引機(Rijk 1999 Baudron等人(2015年)和Kahan等人(2017)認為,兩輪耕耘機更適合小型農場,因為它們需要的操作知識和技能更少,需要的維護和修理更少,價格更低且更適合小額信貸。

相比之下,持懷疑態度的研究者經常爭辯說,兩輪耕耘機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勞動的勞累,並且效率不及四輪曳引機,並且只適用在小田間灌溉水稻生產。在此之外的使用受到限制(這不適用於大型曳引機)。Baudron等人(2015)強調兩輪耕耘機只適合依賴與水稻耕作的田區,但功能強大足以使用中耕器和直接播種機等農用農業設備進行保存性耕作。另一個技術解決方案可能是動物曳引能力(ADP),它可以為田野和沼氣提供更多的好處,例如肉,奶,皮革和糞便(PearsonVall 1998年)。Pingali等(1987)認為繞過動物牽引階段是困難的。但是飼餵動物需要越來越少的牧場或留出一部分土地和勞動力用於飼料種植。此外ADP可能受到疾病的限制,並且需要良好的機構配合,例如獸醫服務。

除技術解決方案外,機構解決方案還可以使小農戶實現機械化。在當今的機械化國家中,租賃市場和合作耕作有著關鍵作用(Olmstead and Rhode1995)。在Ban gladesh,只有2%的農民擁有兩輪耕耘機,但是由於租用市場的原因,有72 %的農民有租用機具(Diao et al2014)。在一些非洲國家,服務市場正在興起(伊索比亞,參見Berhane等人,2017)。在奈及利亞和加納,租用市場由中型和大型農戶負責服務(竹升,2015; Houssou等人。2014年,2015年,2017年)。但是也存在挑戰。在加納,DaumBirner 2017)發現由於交易成本,曳引機所有者不願向小農戶提供服務。Cossar 2016)證明了親戚網絡和社交網絡對交換服務的重要性。

在尚比亞,Adu-Baffour等人(2019)發現,只有一半的曳引機的主人提供小農服務。當非政府組織等中介組織將他們組織為團體時,他們才更有可能這樣做。Mrema等(2018)認為提供服務的中型農民為小農機械化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曳引機所有者可能產生難以維護和零件更換問題。

奈及利亞Hella Tractor的數位方法可能有助於通過鏈接為小農提供服務因此減少的農民和曳引機車主交易成本。這種數位化解決方案是由Uberization機械化創造的,與Uber租車有相似之處。Daum等(2020)在奈及利亞和印度進行了這種方法的案例研究。調查結果表明,擁有多台曳引機的承包主人可以從GPS跟踪設備和車隊管理軟體的使用中受益。但是小租戶仍使用傳統方法(例如呼叫中心或預訂代理)來獲得訂約服務。在此研究強調特定農業的曳引機租賃市場特點,其中差異性基本上從城市騎乘自行車的市場不同,因此要自Uber模型中修設。

總而言之,雖然小農戶原則上可以從機械化中受益,但仍需要對適用於小農戶的機構選擇性進行更多的研究。研究問題包括以下內容:在什麼條件下,單獨使用小型機械(例如兩輪耕耘機)在共享系統(包括整場模式)中,比使用較大的機器(例如四輪曳引機)有具有更大的優勢。哪些政策可以促使曳引機所有者採取哪些政策為小農戶提供服務?有什麼角色可以在此進行數位化解決方案?在什麼條件下使用畜力是使用曳引機的過渡階段?

 

命題3.機械化對環境有害(證據不一致)

廣泛言論擔心農業機械化對環境有害。例如La Via Campesina 2008p.70)警告說:工業化農業生產消耗更多的能量,並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來運行其大型曳引機” 。在Wikipedia進入機械化農業項目表示機械化可能導致環境退化(例如污染,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對於非洲,人們擔心的是機械化將觸發農田面積擴張,從而導致損失的森林和熱帶的稀樹草原植被。這可能會對當地的氣候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喪失生物多樣性的,並導致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Searchinger等,2015)。

竹島等(2013年)發現,曳引機與奈及利亞北部的土地擴張有關,但與奈及利亞南部的土地擴張無關。Adu-Baffour等(2019)發現,尚比亞的小農僱用了曳引機來整地時,耕地的面積增加了一倍。對於加納,HoussouChapoto 2015)報告了機械化與農作物擴張之間的正相關關係。Kirui 2019)研究了十一個非洲國家的機械化,發現機械化顯著增加了耕地的耕種量” Kirui 2019)。為了減少這種負面影響,機械化應該基於土地利用規劃並提高產量。機械化還可以促進更可持續的整合型農牧林業系統,這是越來越多地策略(Alves etal.,等人,2017)。需要進行應用研究,以根據當地情況如何以可持續的方式最佳地促進機械化。

另一個問題是機械化會導致單一作物(Ströhde Martinez2016)。很少有經驗研究探索這種聯繫。在加納,Kansanga等人(2019)發現機械化促進了樹木的砍伐,其中一些面積用以種植水果和堅果,Kansanga等人(2018)發現,機械化的農民更多地種植容易機械化的農作物,例如玉米。在伊索比亞,Berhane等人(2017)發現機械化與較低的作物多樣性之間存在相關性。如果農民沒有從市場上購買多樣化的食物來彌補減少的農作多樣性,那麼這不僅可能對環境,還對糧食和營養安全產生影響。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擔憂是否合理,有必要對農業機械化,作物多樣性和消費多樣性之間的聯繫進行研究。為了促進在機械化系統中保持作物多樣性,還需要研究傳統非洲樹木和塊根作物的機械化解決方案。

如上所示,還有一種擔憂是機械化會導致土地侵蝕,特別是在表層土壤稀疏,降雨多的地方,這在非洲大部分地區都是這種情況。有幾位作者報告說,機械耕作會導致侵蝕(Ad jei等,2003 Benin等,2013)。但是適當的土地整備方法和熟練的操作員可以幫助克服這一問題。例如使用機械化保護性農業(CA),使用結合了最小耕作鬆土法或使用切割器與直播器作物輪作與連續土壤覆蓋,這些方法具有由高達99%能力,以減少土壤侵蝕(Labrieve等人,2015)。因此,非洲的幾位作者推薦使用保守耕作法 Baudron等人,2015 SimsHeney 2017)。無論如何CA是不是高能(Giller等,2009; Anderessonand Giller 2012)。考慮農業生態區,土壤類型和其他因素,需要進行應用研究來確定哪種機械化形式最適合環境。

由於使用化石能源,機械化還因降低農業能源效率而受到批評。這種批評確實沒有考慮到相關下列標準:有多少能源在農業生產中被用於一個生產單位的能源?據我們所知,還沒有研究比較了人類勞動能量效率(其能量資源是食品),動物畜力(從牧場來了飼料能量次),曳引機(能源是化石燃料)。此外,可再生能源為整個價值鏈上的機械化提供了新的潛力,並且對於偏遠的農村地區可能特別有吸引力(Winkler等人,2017)。

但是,並非所有操作作業都可以由當前可用的可再生能源有效地運行。例如,電力不適合需要動力密集的土地整理(如犁地)。需要進行研究以探索哪種離網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可以最有效地為價值鏈中的每種類型的農業機器提供動力。

 

命題4.機械化主要使男人受益(證據不一致)

另一個擔憂是,機械化主要使男人受益而不是女人(Fischer et al。,2018)。這個試題只要在於1)男性對機器更好的作業能力; 2)主要依靠機械化作物和活動;3)對第二種工作機會的婦女部力4)對婦女收入的控制有負面影響。幾位作者發現性別對機械化的獲取有影響(Fischer et al。,2018; Kirui 2019; Daum and Birner 2017)。EversWalters2001)認為,男人更可能從事機械化和活動。EerdewijkDanielsen 2015)在四個非洲國家中發現,在表達對減少工作量的機械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方面,婦女受到限制。

關於勞力影響效應,證據不一。顯然,研究這種影響很重要,因為新技術針對不同的作物和任務,從而對男女的影響不同(Doss2001)。Daum等人使用一種新穎的基於App的方法來收集使用時間數據(2018b2019)發現,儘管面積擴大,但由於更好的雜草抑制效果以及使用動物牽引力和除草劑進行除草,機械化耕作減少了整地和除草過程中的婦女工作量。Baudron等(2019)發現,機械化整地男性和女性都有利,它也降低了除草的需要,通常此艱苦的任務往往由婦女完成的。最終的影響是減少婦女的工作量,但是目前還不清楚,一旦婦女不再被需要,女性也可能會失去了收入的決策制定權力。通常,關於性別的收入影響可能取決於機械化是否會觸發區域擴張,產量影響和/或節省勞動力的影響。在尚比亞,Daum等人(2019)發現,使用曳引機的家庭中的婦女有更多時間從事非農工作。為了更好地理解性別與機械化的潛在影響,必須進行各種更多的實證研究。

 

主張5.機械化融資是一個挑戰(正確)

儘管由於中國和印度公司進入非洲市場而導致機械價格下降(Agyei -Holmes2016年;FAO2016年),但相對於非洲農業收入而言,機械價格仍然昂貴。考慮到高昂的價格和長期的折舊,獲得融資是機械化的關鍵。

但是,由於缺乏抵押,道德風險和風險的協調等問題,農業金融容易遭受市場的失敗(BinswangerRos enzweig 1986)。最近幾項研究了農業融資在機械化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這些問題尚未克服。DoumBirner 2017)和Stron  de Martinz等人(2016年)發現機械融資機制因缺乏金融知識,缺乏抵押品,3高利率和還款計劃太短而無法適合農業的特點而受到阻礙。因此,曳引機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個人儲蓄和來自在農業工作以外的親戚朋友的貸款(DaumBirner 2017Houssou等,2014)。鑑於傳統網路所面臨的挑戰,新的融資方式例如租賃,融資價值鏈,中心種植者計劃以及從機械經銷商那裡獲得直接供應商的信貸。租賃被確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但作者認知有一些挑戰,其中包括關於資產等保險。Middelberg 2017)進行了有關尚比亞機械化價值鏈融資的案例研究。由於其方法中篩選合格農民和監測還款受到挑戰,此類模型仍不能被認為是成功。

總而言之,金融是機械化的關鍵。但是面臨挑戰,特別是對於大型機械而言。有許多新的嘗試以克服這些挑戰,但是成功的模型仍然很少。研究可能會提出其他解決方案的潛在作用,例如涉及製造商或交易商,加工商或超級市場和銀行等多方面三向解決方案。此外,還有可以確定政府政策如何最好地支持融資方案的發展。

 

提議6:由於市場失敗,政府需要進口曳引機(錯誤)

1960年代和1970年代,許多非洲國家的政府是通過向農戶進口和分配機械,營運公共租賃中心以及成立國有的機械化農場來促進機械化(Mrema等,2008Pingali 2007)。大多數這些政策的失敗,是因為管理方面的挑戰,比如尋租對象和缺乏有資格的操作員和技術員(Pingali等人,1987; Pingali 2007)。根據比較歷史分析,Binswanger1986)得出結論,公共部門不應該進口機械。然而忽視了這些證據和機械化理論,非洲各國政府已經恢復了進口機器的活動(Cabral2019年)。大規模的政府進口計劃由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加以支持。往往提供以促銷-優惠貸款方式促銷自己的機械工業(Cabra2019)。有幾項研究分析了最近的狀態效應,主要集中在加納,政府以補貼的價格將曳引機進口和分發給近90個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AMSEC)的農民和私人企業家。Benin2015年)發現,AMSEC改善了機械化的機會。但是與其他曳引機相比,國家進口的曳引機發生故障的頻率更高(17-64 %)。他還發現償還率低,而且進口品牌選擇的不規律會導致了備份零件難以獲得。在此外,AMSEC更可能與該地區的執政政府的政黨互相連結。DaumBirner 2 017)收集的關於AMSEC的數據,依據貝寧(2015年),收集的數據(2011),那時大多數曳引機是全新的。他們發現收益更少,挑戰更多。原因是更頻繁故障與被丟棄。Diao等(2014年)認為這種計劃是一個財務負擔,鼓勵尋租行為,並擠走了私人經濟者。對於其他國家,不存在比這項比對計劃的更嚴格研究,但是有一些證據表明存在類似的挑戰(辛巴威的Scoones 2013年;Pfebe 2015年; Takeshima等,2015年,奈及利亞)。

國家主導的直接促進機械化的理由通常基於這樣的論點,即農機市場無法滿足小農的機械化需求(MockshellBirner 2 015MoFA 2003)。因此,一些研究分析了私人市場的機械化。

在加納,Diao等人(2014年,第180頁)指出,以大中型農場為主導的私人服務供應是一種可以實現可持續機械化,以覆蓋所有規模農民的有希望的方式” Houssou等(2014 )發現,提供農機服務的曳引機所有者中,有90%是私下購買曳引機。Cossar等(2016年)得出的結論是,私營市場比政府計劃有更好的能力為小農戶服務。在奈及利亞,竹島等(2015年)發現,從私人市場購買曳引機的農民所提供的服務,要比根據國家資助計劃購買曳引機的農民便宜。

總而言之,私營市場似乎比政府計劃更適合於推動機械化。政府計劃著眼於進口曳引機並將其分配給農民或代耕服務提供商。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即政府為什麼要專注於後一種方法。

有證據表明是這種情況,因為公共計劃提供了獲取租金和培育顧客與客戶關係的機會Cabral2019年,第13頁)。在這種背景下,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是確定如何通過更有效的策略,例如為私人市場創造有利的環境,來產生促進機械化的政治意願。或者,作為第二好的方法,如何改善政府的機械化計劃。

 (註解:用以官商勾結,上下其手以污錢,作者是真正不懂嗎?)

 

主張7。政府在機械化方面起不了作用(假)

還有一種說法,因為機器是私人商品,所以不需要政府進行機械化。雖然機械化不需要以公家機構提供機械,但是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仍然需要公共部門來解決市場失靈並為小農機械化創造有利的環境(Diao等,2014 FAO 2016)。DaumBirner 2017)以加納為案例研究,描述了影響農業機械化的各種因素,得出結論認為需要採取公共行動來支持新興和二手曳引機的市場建立。

知識和技能發展是政府應採取行動的一個顯著例子。然而,這一領域被忽略了,可能是因為它在政治上不如進口機器更具吸引力(DaumBirner 2017Diao等,2016)。對於尚比亞而言,ThoelenDaum 2019)。根據對加納61位曳引機操作員的採訪,發現強烈忽視了曳引機維護。Aikins 2012)發現,有36%的人沒有任何農機的有效駕駛執照,而97%的人沒有遵守保養規定。 

 Houssou等(2013年)表明,缺乏知識和技能會降低機械化所有權的利潤。在加納,AikinsHaruna 2012)的曳引機故障進行的研究中,樣本中的123台曳引機中有48%每個季節損壞了三次以上,這主要是由於曳引機操作不當和缺乏維護。Daum等(2018a)表明,今天已機械化的國家(例如德國)都已建立了一系列機構來解決知識和技能的局限性。

例如,在德國公共訓鍊用巡邏車在全國範圍內旅行,以訓練曳引機操作員和技術人員,並建立了職業學校。另一個顯著的例子是藉由法律能夠促進業務發展。正如FAO2016年)所強調的那樣,這些包括進口關稅和法規。在加納,高昂的機械和零件進口關稅以及繁瑣的海關流程會提高與進口相關價格,及交易成本,進而都與機械化服務的價格相關(Daum and Birner 2017)。

如何以經濟有效的方式為機械化創造有利環境,仍然是一個尚未解決的研究和政策問題。政府,私營和第三部門的適當角色是什麼?如何最好地建立操作員和技術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如何更有效地支持農業訓練,教育和職業學校?資訊通信技術在潛在的影響,例如,通過有關文字資料提醒維護?曳引機操作員和技術人員的證書有用嗎?

需要進行實證研究來回答這些問題。

 

提議8。機械化只是節省勞力的技術,對產量沒有影響(證據不一致)

機械化是一種節省勞力的技術,通常與節省土地的技術形成對比,尤其是那些促進了綠色革命的技術(Nin-Pratt and McBride2014)。但是節省勞動力此術語可能會產生誤導,而術語提高勞力生產率可能更有用。在任何情況下,機械化都使農民克服了勞力瓶頸,增加了耕地面積,從而增加了耕作季節的總工作量,同時增加了每小時工作的農產品產量。總體來說,就機械化提高勞力生產率已達成共識(Adu-Baffour等,2019; Binswanger1986; Gollin 2019)。

機械化對土地生產力的影響尚不清楚。Binswanger1986)聲稱機械化對產量影響不大。如果是這種情況,機械化將是對耕作制度演變的一種反應(見第2. 1節),但不會助長土地的集約化使用,而這通常是對人口密度增加後做出的要求。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從理論上講,有幾種因果機制可以使得農業機械化提高土地生產率,例如通過促進及時播種,允許更好的播種間隔和苗床準備,抑制雜草生長以及幫助農民更好地應對,天氣風險來提高土地生產力。(世界銀行,1986年)。這些效果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是一個經驗問題,因為它們取決於其他參考情況。經驗證據表明主要是混合效應和積極效應(見表5)。這些結果表明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理解機械化能夠導致產量增加的條件。

 

命題9:合作社是共享機器的簡便方法(證據不一致)

合作社通常被建議為小農戶機械化的一種明顯解決方案(Châtel 2017)。基於社區的解決方案確實可以幫助集資購買機器並通過機器共享以達到規模經濟。然而,由於多種原因,在共享機械的情況下,集體問題可能會變得尤為嚴重。首先,同步耕作的時機限制使得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要向所有成員分配機械設備具有挑戰性。

這很容易導致衝突。另外在不小心操作和缺乏維護的情況下,容易損壞機械,這會都是集體行動導致的問題。更多邊緣化和女性農民可能會從被排除。

糧農組織的一項研究(2016年)引用了貝寧和奈及利亞的例子,儘管存在這些問題,但是合作社一直被用來幫助機械化。但是奈及利亞合作社並不擁有機器,而是為獲得信譽和訓練提供了便利(AbdulquadriMohammed2012年)。有關貝寧示例沒有提供相關資訊。Balse等(2015)報導在貝寧的120組織的合作網路,其中農業機械的共同擁有者(由CUMA支持)。官方報告宣稱在很大程度上是積極的,但由CUMA的研究發現,只有44%得到CUMA幫助其他大部分沒有獲得機械化的幫助。大多數CUMA沒有備用資本以應付損壞。

需要對於基於社區的機械化解決方案進行更多研究,以確定哪些解決方案可以在哪些條件下再作用。雖然共同所有曳引機是具有挑戰性的,這模型可以更好地適合於固定設備和時間綁定較少的作業,例如穀物加工機械。此外,基於社區的解決方案可能有助於組織小農成為服務提供商。回顧非洲和其他大洲的成功案例可能可提供寶貴的見解。例如,在德國,擁有機械設備的共同所有權適用社會關係密切的農民(如鄰居,朋友和親戚)的小農。對於較大的集團,如Maschinenringe已經形成機械化服務的傳播公司(Werschn itzky 1979),它繼續使用。該成員擁有個自機器,但不是每一個成員都有每一種類型的機器,使從提供機器到對方服務得到彼此利潤。

 

4.結語

由於非洲正在為農業機械化做準備,因此需要經驗證據來確保政策制定和計劃實施不易基於誤導性的神話。本文分析了九種流行的命題,其中大多數事實只是部分正確或根本不正確。流行的神話表明,非洲的機械化影響分析需要由新的調查研究議程。包括什麼是機械化對就業的影響。幾個關鍵的研究領域?

如何確保小農戶和婦女受益?在這方面,數位解決方案的潛力是什麼?如何創建有利於機械化的環境?如何確保機械化工作在環境上是可持續的?

研究目的在為回答這些問題必須由被告知農業發展的理論,考慮到經濟狀況(如土地供應和農村工資),農業氣候條件(如降雨模式,農作物,土壤類型)等。好在非洲國家內部和連結面,社會的目標差異很大。針對特定地點的分析將是設計適當的政策和計劃的關鍵。其中需要基於對經濟,農業氣候和社會因素的合理理解,具體取決於那些背景,哪些技術和體制解決方案是適當的。這樣的方法將有助於避免機械化的某些潛在負面影響,例如失業。當在不利條件的區域,人為地推動機械化時會觸發這種情況。

解決這些問題領域,將有助於找到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上可持續的機械化解決方案。這份討論表明,在這些維度之間的權衡輕重尚不十分清楚。這需要進行更多的跨學科研究。這裡概述的研究議程當然是不完整的,因為它只有專門針對了流行的神話。

儘管如此,我們希望所提議的研究能夠對於與政策相關的研究提供指導,並避免有關機械化的廣泛神話,這些神話可能會阻止小農獲得具有極大潛力改善生活並為全球糧食安全做出貢獻的技術。

 

References

Abdulquadri, A.F., Mohammed, B.T., 2012.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Nigeria. J. Agric. Sci. 8 (5), 537–539.

Adjei, E., Aikins, S., Boahen, P., Chad, K., Dev, I., Lu, M., et al., 2003. Combining mechanization with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in the brong ahafo region, Ghana (discussion series document 108). In: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Development Oriented

Research in Agriculture; Sedentary Farming Systems Project. Soil Research Institute,

Kwame Nkrum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u-Baffour, F., Daum, T., Birner, R., 2019. Can small farms benefit from big companies' initiatives to promote mechanization in Africa? A case study from Zambia. Food Pol. 84, 133–145.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Group (AfDB), 2016. Jobs for Youth in Africa Strategy for Creating 25 Million Jobs and Equipping 50 Million Youth 2016-2025. AfDB, Abidjan. Agyei-Holmes, A., 2016.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Tanzania: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s to accommodate emerging economy innovations. Innov. Dev. 6 (2), 195–211 2016.

Aikins, S., 2012. A survey of agricultural tractor operators' background at Ejura, Ghana. Global J. Bio. Agri. Health Sci. 1 (1), 1–6.

Aikins, S., Haruna, K., 2012. Tractor owners and operators' perception about tractor breakdown causes at tamale, Ghana. Int. J. Eng. Res. Technol. 1 (8), 1–9.

Alves, B.J., Madari, B.E., Boddey, R.M., 2017. Integrated crop–livestock–forestry systems: prospects for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Nutrient Cycl. Agroecosyst. 108 (1), 1–4.

Andersson, J.A., Giller, K.E., 2012. On heretics and God's blanket salesmen: contested claims for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its promotion in African

smallholder farming. In: Contested Agronomy. Routledge, pp. 34–58.

Anthony, C.G., 1988. Mechanization and Maize: Agri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East Afric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alse, M., Havard, M., Girard, P., Ferrier, C., Guérin, T., 2015. Quand innovations technique

et organisationnelle se complètent: les Coopératives d'utilisation de matériel

agricole (Cuma) au Bénin. Agron. Environ. et Sociétés 5 (2), 17–23.

Baudron, F., Misiko, M., Getnet, B., Nazare, R., Sariah, J., Kaumbutho, P., 2019. A farm-

level assessment of labor and mechanization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Agron.

Sustain. Dev. 39 (2), 17.

Baudron, F., Sims, B., Justice, S., Kahan, D.G., Rose, R., Mkomwa, S., et al., 2015. Reexamining

appropriate mechanization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two-wheel

tractors,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and private sector involvement. Food Sec. 7 (4),

889–904.

Benin, S., 2015. Impact of Ghana'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ervices center program.

Agric. Econ. 46 (S1), 103–117.

Benin, S., Johnson, M., Jimah, K., Taabazuing, J., Tenga, A., Abokyi, E., et al., 2013.

Revisiting Agricultural Input and Farm Support Subsidies in Africa: the Case of

Ghanas Mechanization, Fertilizer, Block Farms, and Marketing Programs.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IFPRI Discussion Paper

1300.

Berhane, G., Dereje, M., Minten, B., Tamru, S., 2017. The Rapid–But from a Low

Base–Uptak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Ethiopia: Patterns, Im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 Ethiopia Strategy Support Program Working Paper 105.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Binswanger, H., 1986.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orld Bank Res. Obs. 1 (1), 27–56.

Binswanger, H.P., Rosenzweig, M.R., 1986. Behavioural and material determinants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in agriculture. J. Dev. Stud. 22 (3), 503–539.

Birner, R., Resnick, D., 2010.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olicies for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World Dev. 38 (10), 1442–1452.

Cabral, L., 2019. Tractors in Africa: Looking behind the Technical Fix. APRA Working

Paper 22, Future Agricultures Consortium.

Châtel, B., 2017.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alysis. Retrieved October 31 2019 from.

https://www.cta.int/pt/article/agricultural-mechanisation-sid02cec7507-b0c8-

4956-972d-5ffc2859f526.

Cossar, F., 2016. Boserupian Pressure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Modern Ghana.

Working Paper 1528.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Cossar, F., 2019. Impact of Mechanization on Smallhold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Ghana. Contributed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93r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s Society. University of Warwick,

England, pp. 15–17 April 2019.

Cossar, F., Houssou, N., Asante-Addo, C., 2016.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hana: Network, Actors, and Institutions: A Case Study of Ejura-

Sekyedumase District. Working Paper 43.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aum, T., Birner, R., 2017. The neglected governance challenge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sation

in Africa–insights from Ghana. Food Sec. 9 (5), 959–979.

Daum, T., Buchwald, H., Gerlicher, A., Birner, R., 2018a. Smartphone apps as a new

method to collect data on smallholder farming systems in the digital age: a case study

from Zambia. Comput. Electron. Agric. 153, 144–150.

Daum, T., Capezzone, F., Birner, R., 2019. Of trackers and tractors. Using a smartphone

app and compositional data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link between mechanization and

intra-household allocation of time in Zambia. ZEF - Discuss. Pap. Dev. Policy 278.

Daum, T., Huffman, W.E., Birner, R., 2018b. How to Create Conducive Institutions to

Enabl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Stud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Economics Working Papers IOWA State University No, pp.

18009.

Daum, T., Mayienga, S., Villalba, R., Kayode, A., Gupta, S., Birner, R., 2020. Uber for

Tractor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Digital Tools for Tractor Hire in India and

Nigeria. Hohenheim Working Papers on Social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001-2020. University of Hohenheim.

Diao, X., Cossar, F., Houssou, N., Kolavalli, S., 2014. Mechanization in Ghana: emerging

demand, and the search for alternative supply models. Food Pol. 48, 168–181.

Diao, X., Cossar, F., Houssou, N., Kolavalli, S., Jimah, K., Aboagye, P., 2012.

Mechanization in Ghana: Searching for Sustainable Service Supply Models.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iscussion Paper 1237.

Diao, X., Silver, J., Takeshima, H., 2016.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iscussion

Paper 1527.

Doss, C.R., 2001. Desig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for African women farmers: lessons

from 25 years of experience. World Dev. 29 (12), 2075–2092.

Eerdewijk, A., Danielsen, K., 2015. Gender Matters in Farm Power. KIT, Amsterdam.

Evers, B., Walters, B., 2001. The model of a gender‐segregated low‐income economy

reconsidered: evidence from Uganda. Rev. Dev. Econ. 5 (1), 76–88.

FAO, 2013. Towards Successful Family Farming in Africa. Position Paper from Cape Town

Dialogue. 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Rome.

FAO, 2016.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 key input for sub-Saharan Africa smallholders.

Int. Crop. Manag. 23.

Feder, G., Just, R.E., Zilberman, D., 1985.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survey. Econ. Dev. Cult. Change 33 (2), 255–298.

Fischer, G., Wittich, S., Malima, G., Sikumba, G., Lukuyu, B., Ngunga, D., Rugalabam, J.,

2018. Gender and mechanization: explor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mechanized forage

chopping in Tanzania. J. Rural Stud. 64, 112–122.

Fuglie, K., Rada, N., 2013. Resources, Polici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Sub-saharan

Africa, vol. 145 USDA-ERS Economic Research Report.

Giller, K.E., Witter, E., Corbeels, M., Tittonell, P., 2009.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and

smallholder farming in Africa: the heretics' view. Field Crop. Res. 114 (1), 23–34.

Gollin, D., 2019. 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 lessons from recent literature. IFAD Res. Ser.

(34), 1–35.

Hazell, P., Poulton, C., Wiggins, S., Dorward, A., 2010. The future of small farms: trajectories

and policy priorities. World Dev. 28 (10), 1349–1361.

Houssou, N., Asante-Addo, C., Diao, X., Kolavalli, S., 2015. Big Tractors, but Small Farms:

Tractor Hiring Services as a Farmer-Owner’s Response to an Under-develop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rket.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iscussion Paper 39.

Houssou, N., Chapoto, A., 2015. Adoption of Farm Mechanization, Cropland Expansion,

and Intensification in Ghana, vol. 29 Agriculture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

Houssou, N., Diao, X., Asante-Addo, C., Kolavalli, S., 2017.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service market in agriculture: the emergence of tractor-hire services in Ghana. J.

Develop. Area. 51 (1), 241–257.

Houssou, N., Diao, X., Cossar, F., Kolavalli, S., Jimah, K., Aboagye, P.O., 2013.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hana: is specialize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ervice

provision a viable business model? Am. J. Agric. Econ. 95 (5), 1237–1244.

Houssou, N., Diao, X., Kolavalli, S., 2014. Can the Private Sector Lea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hana? IFPRI Ghana Strategy Support Program Policy Note, vol. 4

Accra.

ILO, 1973. Mechanization and Employment in Agriculture: Case Studies from Four

Continents.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sation, Geneva.

Jayne, T.S., Muyanga, M., Wineman, A., Ghebru, H., Stevens, C., Stickler, M., Chapoto, A.,

Anseeuw, W., van der Westhuizen, D., Nyanga, D., 2019. Are medium‐scale farms

driving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Agric. Econ. 50, 75–95.

Juma, C., 2016. Innovation and its Enemies: Why People Resist New Technolog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ahan, D., Bymolt, R., Zaal, F., 2017. Thinking outside the plot: insights on small-scale

mechanisation from case studies in east Africa. J. Dev. Stud. 1–16.

Kansanga, M., Andersen, P., Kpienbaareh, D., Mason-Renton, S., Atuoye, K., Sano, Y.,

et al., 2018.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n transition: examining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n smallholder farming in Ghana under the new Green

Revolution. Int. J. Sustain. Dev. World Ecol. 26 (1), 11–24.

Kansanga, M.M., Mkandawire, P., Kuuire, V., Luginaah, I., 2019.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Gendered Livelihood Implications in

Northern Ghana.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Kirui, O., 2019.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Africa: Micro-level Analysis of State

Drivers and Effects, vol. 272 ZEF-Discussion Papers on Development Policy.

La Via Campesina, 2008. La via Campesina policy documents. In: 5th Conference.

Mozambique, 16th to 23rd October 2008, From: https://viacampesina.org/en/wpcontent/

uploads/sites/2/2010/03/BOOKLET-EN-FINAL-min.pdf.

Labrière, N., Locatelli, B., Laumonier, Y., Freycon, V., Bernoux, M., 2015. Soil erosion in

the humid tropics: a systematic quantitative review. Agric. Ecosyst. Environ. 203,

127–139.

Malabo Montpellier Panel, 2018. Mechanized: Transforming Africa's Agriculture Value

Chains. Dakar, Senegal.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 and

Malabo Montpellier Panel.

Middelberg, S.L., 2017. Value chain financing: evidence from Zambia on smallholder

access to finance for mechanization. Enterp. Dev. Microfinance 28 (1–2), 112–129.

Mockshell, J., Birner, R., 2015. Donors and domestic policy makers: two worlds in agricultural

policy-making? Food Pol. 55, 1–14.

MoFA, 2003.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ervices and Support Centres

in Ghana.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Services Divison. Ministry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Government of Ghana.

Mrema, C.G., Baker, D., Kahan, D., 2008.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Time for a New Look.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Mrema, G.C., Kienzle, J., Mpagalile, J., 2018.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SSA). Agri. Mec. Asia, Africa Latin

Am. 49 (2).

Nin-Pratt, A., McBride, L., 2014.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in Ghana: evaluating the

optimist's case for a Green Revolution. Food Pol. 48, 153–167.

Olmstead, A.L., Rhode, P.W., 1995. Beyond the threshold: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of early reaper adopters. J. Econ. Hist. 55 (1), 27–57.

Pearson, R.A., Vall, E., 1998.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 of draught animals in agriculture

in sub-Saharan Africa: a review. Trop. Anim. Health Prod. 30 (5), 309–324.

Pfebe, E., 2015. Zimbabwe's tractor-gate: $100m government loan abused. Retrieved

from. www.changezimbabwe.com/index.php/news-mainmenu-2/1-latest/5382-

zimbabwes-tractor-gate-100m-government-loan-abused (25/10/2019.

Pingali, P., 2007.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doption patterns and economic impact.

Handb. Agric. Econ. 3, 2779–2805.

Pingali, P., Bigot, Y., Binswanger, H.P., 1987.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farming systems in Sub-Saharan Africa. Am. J. Agric. Econ. 70 (2), 498.

Rijk, G., 1999.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trategy. Plant Prod. Eng. 536–553.

Ruttan, V.W., 1977. Induced innov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ood Pol. 2 (3),

196–216.

Scoones, I., 2013. Tractors, Power and Development. Mechanizing Zimbabwean

Agriculture. Zimbabweland (25/10/2019).

Searchinger, T.D., Estes, L., Thornton, P.K., Beringer, T., Notenbaert, A., Rubenstein, D.,

et al., 2015. High carbon and biodiversity costs from converting Africa's wet savannahs

to cropland. Nat. Clim. Change 5 (5), 481.

Sheahan, M., Barrett, C.B., 2017. Ten striking facts about agricultural input use in Sub-

Saharan Africa. Food Pol. 67, 12–25.

Sims, B., Heney, J., 2017. Promoting smallholder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agriculture

through mechanization services. Agriculture 7 (8), 64.

Ströh de Martínez, C., Feddersen, M., Speicher, A., 2016. Food Security in Sub-saharan

Africa: A Fresh Look on Agricultural Mechanisation; How Adapted Financial

Solutions Can Make a Difference.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Entwicklungspolitik (DIE),

Bonn.

Takeshima, H., 2015. Market Imperfections for Tractor Service Provision in Nigeria: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Washington Discussion Paper 31.

Takeshima, H., Edeh, H.O., Lawal, A.O., Isiaka, M.A., 2015.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sector tractor service provisions: insights from Nigeria. Develop. Econ. 5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