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無官御史台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生技產業的困境與生物科技學系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近日有機會參加一家很大的公司生物科技事業部的業務檢討報告。這家公司的現況與面臨問題幾乎是國內有"生物技術"之公司的共同問題,而且可看到這些問題不停的重現。

台灣的生技公司主要的產品共有三大類:保健食品,化妝品,與代工生產的生技產品。這些生技產品在銷售時則面臨相同的問題:

一、健康食品

1.          健康食品與化妝品都不是民生必需品。與食品或藥物相比,沒有急迫性。因此在金融危機時,其銷售量馬上下滑。

2.          健康食品不是藥品,不能以藥效宣傳。因此是否真正對人體健康有效果,只有靠廣告行銷。產品的競爭力不是治療效果,而是廣告力量。

3.          如果無密集且龐大的行銷廣告與配合有名的代言人,則不易激發流行。但是巨量廣告即是巨額費用。未有收益首先要有昂貴開銷。

4.          同質性產品太多,替代性太高,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因為種類多數量少,開發成本與製作成本高昂。

5.          除了依靠"俊男美女"式之代言行銷,也要依賴報紙報導或電視節目播出。往往要花大錢,自己花錢買版面,買時段,以報導方式進行置入式行銷。

二、美容化妝品

1.          美容的效果更加難以量化鑑定,因此只有靠"口耳相傳""耳語散播"方式行銷。另外就是以代言人強力廣告。

2.          化妝品的同質性更高,產品不容易凸顯特色。老牌化妝品公司憑藉多年經營已有固定之顧客群。新公司不易再分割此市場利潤。

三、代工生產

因為生技產品的設備例如生物反應器,萃取機構,提煉精製機械等,都是售價昂貴之機具。每年使用時數不多,折舊年限快,因此使用成本高昂。只有為其他生技公司進行代工,提高使用率之方式以降低成本。也因此生技公司與生技公司之間,成為政治術語"相互聯合,又相互鬥爭"之印証。

此種健康食品與化妝品的銷售也自藥店與大百貨公司之專櫃開始延伸至便利商店,電台,電視購物頻道。生技產品不是報章雜誌所描述一本萬利,高度競爭的產品,而是通俗的保健食品與化妝品。

有關保健食品的種類實在不勝枚舉,例如藍藻、綠藻、茄紅素、膠原蛋白、蜂王漿、冬蟲夏草、靈芝、紅景天、剌五加、金線蓮、霍山石斛、果寡醣、卵磷脂、紅麴素、蜆精等等。化妝保養品例如面膜,染髮劑,一個人從頭到腳各部位都有各種產品可以採用。

目前投入此生技產品的生技公司更是不計其數。在台灣,自大城市到鄉間,動輒可以看到某某生技公司的招牌。食品業與製藥業的大公司例如統一,台鹽,台糖,台塑,葡萄王,愛之味,大成,味全等紛紛進場。這些公司每年徵才,但是不是僅限採用生物技術科系畢業生。

在坊間的大學科系介紹書籍,對於保健食品與化妝品的市場,提出需要兩類科系人員:第一為生物技術,第二為食品科學,保健營養學,化妝品科系等。前者負責研究與製造,後者負責商品化之包裝,企劃與行銷。這種書籍內容僅供參考。但是生技產業真正需要的主力員工還不是這些科系,而是要求外表亮麗,口才良好的推銷人員。

在一些大學科系介紹叢書內容,稱此種生技產業為"技術層次低",投入容易,因此是"當紅領域"。由此引出此問題。號稱高水準,尖端卓越的科系,而其衍生產業之生技產業,卻是技術門檻低之產業。

大學的生物技術此科系或學程需要研修那些課程?以中山大學生物技術學程為例,必修課程有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概論。選修課程包括蛋白質體學,基因體學,儀器分析,功能性蛋白質體學,應用生物技術,海洋生物分子檢測技術,生物資訊學,免疫學等。以上的課程在各大學都是屬於硬性課程。老師需要花費時間準備,學生也要花費時間研習。在實驗研究時,所採用的儀器設備就是如此昂貴。

由上述的背景介紹,可看出一種台灣學術界的悲劇。"生物技術"的學術內容與其衍生產業竟是如此不調和。一個本國的生技博士在到處求職無門之後,道出其心酸,感嘆著說"原來生技產業就是需要口才便給的俊男美女,而自大一至博班畢業研讀近十年的種種學分,卻是與現今生技產業不相干"。台灣的生物科技科系並未創出產業。市面上滿坑滿谷的生技公司是在出售健康食品與化妝品。國外的生技公司有基改種子,有動物疫苗,有醫學檢測。台灣只有健康食品與化妝品。

一個學生自大一至博士班畢業,近十年的時間是人生的精華時期,辛苦所修得的學分學位在謀職路上竟是成為百無一用的書生。這種學術界的悲劇在2009年不但未劃上句點,而且在新政府六大產業政策之下,又成為名列第一的目標口號:發展生技,要以生技創造數千億的產值。

對政客而言,只是再次喊喊口號自欺欺人。但是對台灣的學術界而言,生物技術是個學術界的黑洞,捲進了大筆研究經費,更捲進了每年大學畢業農學院與生命科學院各科系優秀的學生。一個存在十餘年的大黑洞,不但未平息,卻又衍生一些奇怪的小黑洞,生物晶片即是其中一個個案。

以學術發展而言,生物技術只是一個學門,其重要性不能凌駕其他學門。研讀此科系並無任何優越感。此學門研究的成果需要與其他學門配合,才能創造一個產業。基改種子再如何優秀,也要藉由農業生產才能成為可出售的產品。動物疫苗也需要工程人員加以量化其生物反應器才能量產。一個國家的學術研究,可以包含生物技術,但是不能過份突顯生物技術。更不能存著一了百了的心態,將生物技術神格化。以為一個生物技術的突破,就可建立一個產業。一個學術領域編成了太多神話故事,此領域即迷失方向。至今各大學的生物技術科系、學程,與研究所仍然不斷地擴編,不斷地蠶食鯨吞其他研究領域的經費與人才。反諷地,台灣生技產業仍然只是健康食品,化妝品與相互代工。疫苗,基改種苗等仍不知在何年何月才得以見到。生技產業不是以其萃取,提煉的成份疏解人類疼痛,醫療人類的疾病。而是淪落至過去廣播電台的"賣藥,賣廣告"。現今的生物產業是高投資的產業,然而其投資金額不是延攬人才,不是進行研發,主要的開銷卻是廣告。在此現實面,生物技術學門與生技產業如此不搭配。受害者因此有兩類:第一類是迷信宣傳,趕流行,花費大筆金錢購買健康食品或化妝品的消費者。第二類則是大學生物科技之學生。不論學士、碩士,或博士,都是經過一番辛苦才得到了學位。而在求職職場才發現其所學與生技產業兩者不相干。

對第一類的消費者而言,市場分析專家常常將這些消費行為歸諸於趕流行,趕時髦,此種顧客對產品不會加以判別,也不細心學習,因此輕易掏出大筆金額購買生技產品。對於第二類的學生,一方面為其惋惜,但是這些學生在選擇科系,選擇研究所之前,有否深思熟慮,而且選擇生物技術是為了個人興趣?還是趕時髦,趕流行,迷信此學門是時代當紅科系,可為自己未來帶來名利雙收。以生技人員自居,在學校自認高人一等,到了職場才知處處碰壁。

2008年的經濟風暴,一直延伸至2009年中期,台灣尚未看到停損點。台灣未來應該發展的產業目標是什麼?不幸地生技產業又被列為未來六大產業之首。台灣經濟發展的問題就是如此,缺乏反省的工夫,缺乏對問題深入的瞭解。學術界的黑洞無法消散。在政府遠程目標與未來產值的大口號之下,現今生技產業的真正內容是什麼?生物科技學生的出路是什麼?這些已不是財經官員關心的主題,更不是生技產業經營者思考的問題。生技產業在經濟蕭條下已面臨行銷的寒冬,為了維持公司營運正在掙扎奮鬥。然而重要的是學生本身的自我反省。   

對一個國家而言,生物技術如同許多尖端科技,只是學術界的一個學門。必須與其他產業相互配合才能成為生技產業,應該不是健康食品與化妝品。因此學生必須自我反省。何謂尖端學門?何謂量才適性?此生物技術科系已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為何無法發展真正的生技產業。在選擇自己所學科系之前,如果未能深思熟慮,而還是以搶尖端,趕時髦,飛蛾撲火式的決定自己所學的科系。未來在面臨求職之時,那也只能責備自己的輕率。

除了生物技術,在台灣學術界其內涵與產業內容不相關的科系還有許許多多,這就是二十一世紀最初10年的特色。在學術科系變與不變之間,即將決定此學術領域未來一十、二十年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