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無官御史台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台農發公司產生的悲喜劇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2018724日的聯合報與聯合晚報,以獨家新聞方式,罕見的連續報導台農發公司其香蕉外銷的經歷,相關新聞如附錄之IIV。由此中可以看到台農發公司產生的悲喜劇。

在附錄I的報導,明確地以數據表明原來計畫外銷中東120公噸,事實真相是6月份23公噸,2貨櫃,7月份只有1貨櫃。原因是沒有符合外銷品質之香蕉可以出貨。

台農發公司發言人嚴厲批評農委會,“當台農發在前段開拓國際市場,政府又做了哪些基本的外銷配套與改革"。

在附錄II的報導,台農發號稱百分之百之民營公司,由台肥子公司清算成立,資金不是來自台農發內部成員的個人基金,而是來自台肥公司等公司。台肥公司是國營事業,國營事業其資金其根源還是全民稅收。然而報導中有句話“台農發真正想要尋求民間,學界專業、協助等",這句話十分難以理解。因為學界並未接獲台農發要求學界協助支援。此篇文章有兩段文字是重點中的重點。

 

我國對於國際局勢的判斷,以及對國際農產品貿易的敏感、資訊蒐集極度缺乏,不是花錢補貼一些沒有效益的作物能夠解決;想要發展外銷,就是要鼓勵生產特級的高品質、國外需要的果品,若整個產業鏈都沒有接上來,會把整個農業網補貼福利制度推。

農業政策要規劃、要思考,不是急就章的喊口號畫大餅,光靠一家政府輔導的行銷公司、幾個人,開開記者會,就想反轉台灣的農業產業,把他當做農產品產銷失衡的救火隊,未免也把台灣農業想的太廉價簡單了。

 

而此篇文章也透露不尋常之訊息。中國大陸的茂谷柑市場,是埃及高品質柑楠的天下。中國買了更多菲律賓的鳳梨。如果這是事實,台灣水果品質是否是宣稱中的世界第一名?

在附錄III中,顯示台灣沒有香蕉長途運輸技術,適合出口香蕉的地點選擇日本,中國大陸與新加坡。但是文中內容,“農委會懂農產,台農發是行銷公司,因此要求經濟部國貿單位出面協助"。這段呼籲,似乎不太對題。

附錄IV中,是最沉痛,也是最無奈之反應,“看台農發何時把錢燒完"。學者之意見中,逢甲大學楊教授指出“台灣農業要思考是否具有長期供貨的能力和競爭力",嘉義大學許教授指出“台農發到底要賣什麼?一個行銷公司現在要介入生產面,根本是兩回事"。

由上述教導中,最明確的一件事,台農發公司是以政府資金為根本所成立的一家不官不民的公司。號稱具有行銷功能,沒有專業技術。尤其是生產,加工與儲運之專業技術。台農發負責人動輒以紐西蘭奇異果之行銷做為宣傳。然而不知,在紐西蘭,奇異果已建立完善之生產系統,自品種改進、栽培技術、收穫、分級、選別、冷藏、包裝、儲運等均是完備,能夠符合市場之三大基本要求,時間(Timing)、數量(Quantity)與品質(Quality)。有此種之供應鏈,行銷人員當然容易對奇異果加以宣傳,然後供貨於台灣。此種奇異果工作經驗根本不適合台灣之農業生產現況。

以香蕉為例,檢討台灣農業的生產現況。能否定期(Timing)、一定數量(Quantity)與一定品質(Quality)的供貨。而自產地至市場,不論多少路途天數,是否具有儲運與催熟之相關技術?如果不具這些供貨條件,這些供應能力,如何外銷?

那麼台灣之官、產、研等人物,對這些現存問題是否知己知彼?大家心知肚明,其實對自己能力幾斤幾兩十分清楚。但是在公開場合,仍然以義和團式的心態吶喊著我們是天下第一。對於學界,尤其是具有真才實學之學者,何時尊重與聽聽他們的看法?在附錄IIV中,看看所有的內容,能夠真正指出問題還是大學內的教授。

台農發公司是什麼?很少人弄清楚。在台灣農村,大多是以農發堂公司稱呼這群人。但是這群人並非等閒之輩,而是一群大內高手。試想,公司編制內的資金不是來自個人口袋,農產品外銷不論成敗都不用負責,公司發言人更可推卸責任給予農委會,每個月都有高薪可拿。這些人就是此“台農發"事件之大贏家。此劇本要一直要到此公司基金燒完了才會結束。另ㄧ個贏家是泛藍政客,雖然根本提不出來真正解決台灣農業問題的方法,卻是藉此事件大肆批評執政無能。

那麼台農發香蕉外銷事件最大的輸家是誰?除了台灣所有納稅人的資金與民進黨政府,就是主政農委會的民進黨政務官官員。識人不明,專業不足,又不願意虛心請教相關專業人員,受騙後有苦難言,這是這場台農發烏龍案最慘的輸家。

 

附錄I.說好的外銷120噸香蕉呢? 台農發6月僅出口23

2018-07-24 09:50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說好的外銷中東120公噸香蕉呢?今年6月香蕉價格低迷時,農委會為了救蕉,不斷在公開記者會喊出國家隊台農發會把香蕉外銷中東120公噸,但根據最新的6月份出口貿易統計資料顯示,6月份我國出口中東的香蕉僅23公噸,也就是農委會到屏東開記者會宣傳的外銷香蕉,後續就沒有了。

甫從中東杜拜回國的台農發發言人張皓鈞表示,6月份確實出了2櫃、23公噸,但7月也出了1貨櫃就沒再出貨了,當初簽約與客戶簽了賣出120公噸台灣香蕉,但後來卻沒有繼續再出貨,主要是因為7月初,南部連續下了一場大雨,加上高溫,香蕉長得很快,加上部分蕉園受損嚴重,已經沒有足以達到外銷品質的香蕉可以出貨。

他表示,台灣合乎外銷品質規格的香蕉本身就沒這麼多,光是一項藥檢,一個櫃的香蕉,有78個農民的香蕉,要每個都符合標準,每個都要檢驗,難度不小;過去都用有規模的農場來出貨,但這些有規模的農場,過去都是出口日本,又跟中東杜拜的不同,他認為,國內的生產必須要能跟得上,要有外銷專區才能做調配,與國外訂單配合。

張皓鈞表示,台灣的生產就是這樣,島內香蕉多到滿出來,但卻沒有足夠的外銷規格香蕉;也因此他這次去杜拜,也就是跟客戶溝通此事,78月台灣存在颱風的威脅風險,希望客戶能夠理解,給台農發機會,到秋天氣候相對穩定時再出貨,希望在10月前可以把香蕉出完。

當農委會頻頻提台農發外銷,他話鋒一轉表示,台灣的農產品外銷,究竟是台農發負責還是農委會負責?當台農發在前線開拓國際市場,政府又做了哪些基本的外銷配套與改革?他認為,所有的資源、責任、主管機關還是在農委會,在面對產銷失衡的時候,「政府不要用作秀的方式還改變問題」。

張皓鈞直言,輿論說要拓展外銷市場,以火龍果為例,火龍果最遠的通路在哪裡,政府每年補助這麼多經費,喊外銷、喊加工,國內哪裡有這些生產加工的設備,實際上國內就是沒有這些採收後處理、包裝等設備,政府應該要有長遠的農產品外銷規劃與執行,台農發只是其中的一環,也不是成立一個台農發就結束了。

 

附錄II.腹背受敵的台農發 能解決農業外銷困境?

2018-07-24 11:09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即時報導

政黨輪替後,為了實踐小英的競選政策,在上任不到半年,10512月,就在農委會舉行盛大的成立記者會,成立台農發股份有限公司。但這家號稱百分之百的民營公司成立近2年來,定位不明,當農產品盛產時,又常被農委會拿出來宣傳,究竟農委會與台農發,是主管機關對下屬的關係,還是合作夥伴?

台農發是農委會輔導成立的沒錯,也是國營企業台肥的子公司清算成立的,但享盡公家資源,也是不爭的事實;哪一家民營公司可以短時間內取得屏東生技園區的物流場地,可以進駐香蕉研究所,可以由農委會為其開記者會、發新聞稿,就因為有這麼多的特權,讓真正的民間企業感到不滿。

也因為這樣,當台農發真正想要尋求民間、學界專業協助時,絕大多數的企業也都會冷眼旁觀;當產銷失衡時,農政單位基層人員在外奔走、想請民間業者幫忙時,若被民間業者堵一句「不是有台農發嗎?」這有多尷尬難堪。

台農發這近兩年來腹背受敵,但這公司的困境,也是現在台灣農產品外銷的困境,政府制定政策應該回歸現實面,不是靠補貼,或是喊一個宏大的目標就能馬上做到,要真正務實地看看國際市場的現況,究竟需要什麼產品,不是盲目的鼓勵種植。

今年我國的茂谷柑,至今還有一半放在倉庫裡,直到近期已經受不了了,才全數作為果汁,舒緩庫存壓力;也許有人說,為何不外銷,但今年中國大陸的茂谷市場,早已是埃及高品質的柑橘的天下;同樣的鳳梨,今年我國鳳梨也賣了大陸許多,但大陸買更多的是東南亞菲律賓的鳳梨。

荷蘭一家公司可以影響國際的蘭花產業;國際上知名的Dole公司也早已布局全球的香蕉與鳳梨市場;連以色列也是國營企業進行產業扶植。

我國對於國際局勢的判斷,以及對國際農產品貿易的敏感、資訊蒐集極度缺乏,不是花錢補貼一些沒有效益的作物能夠解決;想要發展外銷,就是要鼓勵生產特級的高品質、國外需要的果品,若整個產業鏈都沒有接上來,會把整個農業網補貼福利制度推。

農業政策要規劃、要思考,不是急就章的喊口號畫大餅,光靠一家政府輔導的行銷公司、幾個人,開開記者會,就想反轉台灣的農業產業,把他當做農產品產銷失衡的救火隊,未免也把台灣農業想的太廉價簡單了。

 

附錄III.台蕉外銷中東失利主唱王繼維:讓懂外銷的人來

 2018-07-24 11:21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即時報導

今年香蕉盛產,農委會啟動格外品收購去化政策,輔導成立的「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台農發)也於6月開始中東外銷,不料只有6月銷出兩貨櫃7月再銷出1貨櫃後,就沒再賣出去。聽聞此消息,高市旗山、美濃兩地蕉農都不感到意外。蕉農說,中東市場船運時間過長不利香蕉保鮮,希望農產外銷由專業單位共同協助。

旗山「台青蕉樂團」主唱王繼維(綽號老王)以推廣家鄉香蕉為目標,除歌手身分外,另一個身分是專業蕉農,近兩年香蕉盛產,老王不斷疾呼讓「懂外銷的人」來開拓外銷市場。老王表示,農委會懂農產、不懂外銷,台農發是國家代表隊,也是講求營利的公司,充其量是行銷公司,公共性不足,經濟部國貿單位應站出來,協助農產外銷,不要躲在農委會後面。

美濃蕉農朱信強曾出口台灣香蕉到中東卡達,第一個試水溫的貨櫃虧損20萬元,就此打消念頭。朱信強表示,中東地區船運時間長達25天,台灣香蕉適合出口的國家船運應設在10天至 15天之間,長時間船運會導致香蕉脫水、鮮度不足,催熟後口感欠佳。

「這個時期的香蕉品質很好!」朱信強說,若要長時間運輸,香蕉只能採用真空包裝,但這樣做會墊高運輸成本,貿易商獲益有限,台灣適合出口的地區還是以日本、大陸港澳與新加坡等鄰近國家為主。

 

附錄IV. 學者:業者隔岸觀火,看台農發何時把錢燒完

2018-07-24 13:53聯合晚報 記者何定照彭宣雅/台北報導

台農發應建立產業鏈示範

台農發外銷成績不佳遭質疑,逢甲大學國際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表示,台灣農業是小農經濟,產物多樣化,是否具有長期供貨的能力和競爭力,需要思考。他認為,台農發的關鍵定位應該是建立從產地到國外的供應鏈和銷售模式,來成為國內相關產業鏈示範,不能期望台農發消化所有生產過剩農產。

行銷介入生產根本兩回事

退休台大園藝學系副教授許明仁說,台灣一年生產多少香蕉,光靠台農發賣這些香蕉,根本杯水車薪,他長期輔導國內農產品加工,業者大多在盛產時隔岸觀火,看台農發什麼時候會把錢燒完。許明仁指出,台農發成立後,到底要賣什麼?一個行銷公司現在要介入生產面,根本是兩回事。

學者:外銷非短期打帶跑

楊明憲指出,台灣因為地小、農產相對少,做農產外銷的重點,應是藉由國際需求,來帶動國內農產的品質和規格統一性,而非藉此賺外匯,更非消化不定時的生產過剩品。然而國內常見遇到生產過剩就說要外銷,忽略外銷需要長期穩定經營,並非短期打帶跑。

他說,由此看台農發的定位,必須了解台農發的成立是要建立從產地到國外的供應鏈和銷售模式,來帶動國內生產供應鏈看齊發展。但國內常有其他過高期待,似乎期望台農發解決所有國內問題,但這跟台農發成立宗旨有落差。

看待台農發目前問題,楊明憲認為,台農發必須強化整合能力。在垂直整合方面,台農發得重新經營好外銷市場,因為台灣外銷市場過去都是單打獨鬥,對外報價、通路都很混亂,有賴國外長期通路的經營,以及從產地到銷售供應鏈環節的整合。

在橫向整合部分,楊明憲認為,台農發需要更多農民、貿易商參與,才可能做得好,而這有賴台農發先建立一些成功的經驗,才會吸引外界參與。

不論是垂直或橫向整合,楊明憲坦言都需要時間,他認為台農發應自我期許成為國內供應鏈的典範,建立模式並對外推廣,這樣大家才願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