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無官御台史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義和團與全盤西化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近期遠流出版公司出版一本吳燕女士所著“天朝墮落的18個瞬間”。以康熙時代至慈禧太后之間,近二百年來中國與西方同時發生的18件事。用來比對反省,為何在此二百年之後,中華文明會落入劣勢,遠不如西方?

在慈禧年間,有洋務運動以求船堅砲利,也有曇花一現的百日維新。慈禧晚年經過義和團之後,不得不立憲,廢科舉,與派遣留學生遠赴重洋。但是慈禧之後,民國興起,還有五四運動,全盤西化之大方向。

看完此書,只能評論台灣農業不也是如此。技術水準停留於1980年代,制度概念後退至1960年代,而觀念留於義和團(1900)與五四運動全盤西化(1929)之年代。而兩種對立觀念“全盤西化”與“中國本位”,在農業界仍在延伸久駐。

全盤西化則是認為台灣本身農業完全不如西方,因此必須全部引用西方,尤其是荷蘭。這些西化派以公家研究機關與農政官員為主力。配合者有引入外國資材之貿易商。對於西方農業的技術面,制度面與觀念層面只是一知半解。對於荷蘭只知引進溫室與機具。因此可以看到新化農改場那棟不倫不類的建築物,與及每年絡繹不絕到歐洲遊學的公務員。對於身份時而是貿易商,時而是農政官員之兩棲人物,這正是發財之好機會,因此農業全盤西化自1980年代之後,持續了35年,還是沒完沒了。

中國本位與義和團精神在農業界是另一極端。典型之中國本位可以以有機插秧,再以人力割稻、脫殼。此種家家酒之農業生產方式可以自娛,可以娛人。但是卻著迷強求此為農業生產之正宗門派。而義和團精神在台灣蘭花產業,尤其是官方人員,更是淋漓盡致。因此年年喊著“台灣之光”,至今還是相信世界兩株蝴蝶蘭有一株來自台灣。清朝義和團最大的口號是"扶清滅洋、刀槍不入。臺灣義和團最大的口號則是"農業生技

在大學體制,農業屬於農學院,歷史為文學院,看似兩者風馬牛不相干。但是自遠流出版社此ㄧ本書以比對近300年來之演變,農業哪有脫離歷史。

船堅砲利,全盤西化,中國本位,義和團等四種不同精神正在台灣農業持續上演。以前歷史人物之幽靈投胎在當代農業人物身上持續顯靈,而且不知何時才有休止之日。更不知台灣農業何時才能正常化。

對於吃公家飯的人員,不管是農政官員或研究人員,不懂也不屑瞭解這些歷史。而他們當然不能自知,他們不是活在21世紀的台灣,而是活在歷史中的中國清朝年代。他們本身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清朝官場的歷史劇。以後有人寫下台灣戰後百年農業史,後人之後人則將發現,那是清末章回小說“官場現形記”與“文明小史”之翻刻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