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821.gif (10572 bytes) 首頁          新增資料與公告

   

最新消息  :

數字分析 - 中國於非洲農業報導之破解

索馬利亞的乾旱影響和解決方案建議

在非洲商業邊緣爭奪空間-本土企業與中資企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

 

 

無官御史台

首頁
上一層
BSE LAB 介紹
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生醫研究之統計方法
授課資料
人文關懷
武漢肺炎與產業
智能生物產業
活動公告區
數據分析與知識產業

 

 
顧問公司看非洲農業援助
 

中興大學 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陳加忠

 
 

2013227日,宇智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楊昌儒先生發表一篇文章"以產業鏈觀點看非洲農業國際援助開發策略"。此篇文章對於世界性的國際農業援助有清晰的描述,尤其其註釋中提供有用的資訊。

其中的內容重點指出傳統農業朝向現代化農業轉變。作者將現代化農業分成三階段:

1.生產作業之預備:育種、土地開發、水利工程等。

2.作物生產的資料投入(肥料,農藥與農機等)

3.採收後的加工,儲存,運輸,銷售通路等。

因此作者建議將農業生產鏈每一環節都加入考量。

對於現代化農業而言,除了上述生產面的三環節:基本建議,資材投入、加工處理與市場。除此之外,農業的複雜性還需要生產流程之策略,人力資源之調配,現有人才的訓練,新進人員的培育(農業教育),農村組織之建立,農業金融制度化,國家政策之配合與落實等等。

外交是內政之延長。台灣農業的長處不勝枚舉。在水產與畜產已有企業化經營的公司,但是在傳統農業與園藝業者比例極低。在這種環境芬圍之下,台灣外交工作對外的農業援助幾乎都是一種"孤點式"示範性質。沒有一個系統化,完整化的規劃與做法。例如在友邦國家種些蔬菜、種二三類水果、養豬、養山羊與蓋一座番石榴加工廠等。對於當地農業與農民沒有多少影響。也看步道可以延續而持續發揮影響性的結果。這種蜻蜓點水之援助,在當地被視為奇花異卉,珍禽異獸之植物園,動物園與水族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藉由多年來大內宣的宣傳,給予台灣國人錯誤印象。這種行之多年之惡習與斷交頻頻之外交結局,兩者不能說是毫無相關。

此顧問公司成員之專業背景不知是否農學院?對於現代化農業的瞭解也只是極為粗淺。但是對農業援外之了解,竟然比農業科班出身的公務員更加明白透徹。

 

附件:以產業鏈觀點看非洲農業國際援助開發策略

作者:楊昌儒 http://www.phycos.com.tw/articles/50 

回顧了解全球採購案,開展國際援助開發商機一文,可發現來自世界各國援助開發相關的公部門和私部門超過千億美元的龐大金額和資源不斷的流入發展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ies)(1),尤其是非洲地區,佔總國際援助金額比例17%,其中,農業援助一直以來都是被長期關注的焦點之一(2)

 

根據一份糧食安全指數 (Food Security Risk Index)(3)報告指出,全球有59個國家面臨嚴重的糧食不足風險,而非洲國家佔了39個,糧食短缺的問題至今仍持續影響當地。為改善非洲糧食問題,各類組織,包含了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NGO)、非營利組織(NPO)及其他私人機構,從1970年代即開始持續投入資源來協助非洲農業發展,並持續於當地推動各項計畫。

 

以布吉納法索(以下簡稱布國)為例,協助布國農業發展的機構包括了國際農糧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非洲創業基金(Africa Enterprise Challenge Fund, AECF)、非洲綠色革命聯盟(Alliance for a Green Revolution in Africa, AGRA)、海倫凱勒基金會(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健康農糧提升組織(Groundswell International)、台灣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Taiw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等單位(4),透過財政援助(Financial Aid)、技術援助(Technical Aid)、糧食援助(Food Aid)、貿易援助(Aid for Trade)等等方式,協助提升當地糧食供應量及促進農業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趨勢,傳統農業正逐漸向現代農業轉變。現代農業產業除包含農產品生產,亦包括種子、加工業、資材設備、運銷通路等關聯產業,產業上下游各環節的分工合作,均擔負了價值創造的功能,亦即「產業價值鏈」之概念。農業產業鏈中的各環節發展涉及層面相當廣泛,彼此依存且互相影響成本及效益,可將其拆解為三階段來進行說明:第一,生產作業前的種子培育、土地開發、水利工程開發等;第二,進行農作物生產的農業投入(含肥料、農藥、農業機械等)、生產技術訓練;第三,收穫後的加工、儲藏、運輸、銷售通路等各環節。以稻米產業為例,除稻種純度外,肥料、農藥、掌握及節省農時的機械化操作、儲運設備等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稻米的產量和品質,進而影響稻米的供銷狀況,倘若產業某環節無法及時或提供充足的供給,皆會對產業造成影響。非洲地區的整體農業發展普遍較為落後,筆者認為,若能將農業產業鏈上每一環節之發展皆納入考量,則對於帶動整體農產業發展勢必更能有見樹也見林的宏觀視野。

 

目前不同國際機構在非洲農業援助領域和方式上各有側重,例如2011年國際上對非洲農業援助預算多著重於農業發展(Agricultural Development)(5),其次為農業政策(Agricultur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6)、水資源管理(Water Resources)等,各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非洲不同國家在農業階段性發展需求(各項目比例請見圖1),而在低度開發階段的非洲農業,整體發展和政策制度之建立更是首要考量。

 

國際援助牽涉層面眾多且複雜,以宏觀的產業鏈角度來看待整體農業援助策略僅為眾多層面之一,其他因素如執行層面、政治因素、市場熟悉度等等皆會影響國際援助之成效。值得思考的是,眾多國際組織投入進行非洲農業援助計畫,倘若能橫向性建立各援助組織間的合作及資訊交流,藉此整合農產業發展計畫上的各類資源以避免重複投入,如此所有援助組織的總援助經費得以有效地被運用,再加以產業鏈觀點進行系統性農業援助的規劃,從而提高產業鏈整合和分工,或許能更有效的提升援助效益,改善非洲糧食安全問題,促進非洲農業經濟成長與發展。

 

http://www.phycos.com.tw/uploads/articles/9xwDqecYPT9r5MSllNt1opHwQbRERH.png

1-2011年非洲農業援助各項目比例(7)

 

(1)根據國際經濟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統計數據,2011年全世界國際援助,其中包含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其他形式官方資金(Other Official Flows, OOF) 和私部門 (Private Sector)的投入發展中國家為4195.1億美元,投入非洲國家援助金額則為726.3億美元。

( 2)農業範圍不包含漁業和林業。

(3)糧食安全指數由一間位於英國的全球風險Maplecroft顧問公司於201210月所訂定,共調查了197個國家。

資料來源:http://www.guardian.co.uk/global-development/graphic/2012/oct/10/food-security-risk-index-map,最後瀏覽日期:2013.02.27

(4)資料來源: Investir a Bagre, pole de croissance et d’opportunites pour le secteur prive, p.3., p20.

(5) 根據OECD/DAC定義的農業援助項目分類。農業發展包含綜合性計畫(Integrated Projects)、農場發展(Farm Development)等。

(6)農業政策與行政管理包含農業部門政策研擬(Agricultural Sector Policy, Planning and Program)、農業部門資金援助(Aid to Agricultural Ministries)、農業機構能力建構(Institution Capacity Building and Advice)和未指定農業(Unspecified Agriculture)等。

(7)其他項目包含農業研究(Agricultural Research)、農業服務(Agricultural Services)、農業教育訓練(Agricultural Education/Training)、農業財務服務(Agricultural Financial Services)、農業替代(Agricultural Alternative)、家禽(Livestock)、經濟作物/出口作物(Industrial Crops/Export Crops)、病蟲害防治(Plant and Postharvest Protection and Pest Control)、農民組織(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家禽獸醫服務(Livestock/Veterinary Services)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