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在中國網站系統上流傳快,點閱率高的農業真實現況報導文章,文章內容以綱要列舉如下:
1.
農民不知道市場需要什麼
2.
農業相對收益年年下降,成本節節上升
3.
農業勞動少,勞動人口不足
4.
中國農產品自給率70%
5.
傳統精細化農作消失,取代的是機械化,化肥與農藥大量使用
6.
2017年前農業:藍海,商機無限,綠金等
2019年的農業:滯銷,不知種什麼,轉行等
7.
中國化肥量>400公升/公頃,國際上限225公斤/公頃
8.
農藥、農用塑膠布大量留於田間
9.
農業市場大量豐收,大量滯銷
10.大公司挾著大資金進入農業,成者未見,敗者一堆
11.未來的農民同孫悟空,要學會生產技術,經營銷售,金融分析等。
12.此篇文章沒提到農家樂。中國農民還要能夠經營觀光民宿,還要下廚房當大廚,還要能夠從事觀光指引。
在中國河南、浙江、貴州等地,放眼所見是自美國飄洋過海,自中國沿海再運到內地三、四線城市的外來農產品。比中國當地自產更便宜,更好吃!
這就是中國農業真實現況,而深層的問題是什麼?
附錄:中國農業最真實現狀
公眾號:唯恆農業(weihengny)
前兩年,國儲托底取消,玉米價格跌入谷底。是國家政策調整錯了嗎?或許不是。因為連年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的收儲,有進沒出,造成了玉米國儲爆倉,庫存量無法消化,國家也負擔不起了。改革?沒有異義。痛?但勢在必行。
改革沒有錯,重要是思路決定出路,誰來引領中國農民走出一條新出路?進城後的農民,戶口不是問題,怎么生存,有固定收入養家才是問題。留下來的,不是僅靠堅守就能渡過難關。今時今日,農民種啥能賺錢?誰也不敢回答這個問題。看市場需要什麼,就種什麼!不過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農民知道市場需要什麼嗎?顯然是不知道!農民心裡又急,又恨,又怕!氣得罵娘,罵領導,罵老天。
感覺到沒?近些年農業相對收益連年下降、成本節節攀升,重挫農民積極性。十年地產經濟主導,農民外出務工普遍,農業勞動投入不足,田間管理缺失。感覺的到中國城市化水平確實在不斷提高,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從而導致農村剩下的優質勞動力不多。特別是在山區、丘陵區等經濟落後地區農村人口遷移多、剩餘勞動力基本殆盡的情況普遍存在。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開始枯竭,無限供給時代顯然已經過去。
但有史以來中國可從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強國啊!但從最新數據上看,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卻已經跌到了87%,全部農產品的自給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過國際市場來調節的。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糧食歷來可都是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但是現在呢?情況日趨嚴重!
中國現在的農業發展現象顯現出來的,是在充分市場化、經濟效益較好的勞動力只能是存在在密集型農業產業領域,譬如設施農業、果樹生產。農業生產收入相當於農業領域的自我僱傭所得。顯然,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忽視農業勞動力成本。試想這一條中國所有專家研究出來的方法會是中國農業的整體出路嗎?會嗎?並且,隨著非農就業工資持續上漲,農業勞動力成本將處於持續上漲狀態。
一方面隨著農業勞動力成本上漲,勞動力非農收入逐漸高於農業收入。農業經營者在種地和打工之間進行比較和選擇,從而理性地棄種糧選買糧,造成新的土地撂荒。隨著農村勞動力減少、農業勞動力成本提高,用工多的北方區田法、南方桑基魚塘已經消失。作為傳統農業精髓的技術,如保持地力的施用有機肥、除草保水的土壤中耕,提高土地生產力的套作、間作,都在陸續退出生產體系。復種指數持續下降,傳統精耕細作迅速退化。代之以機械、化肥、農藥、免耕少耕的替代勞力技術。現實是這樣的嗎?
從生態的角度看:
現代農業在中國根本是不可持續的。機械化耕作、化學肥料的使用、大規模單一栽培都導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蟲發展出了對殺蟲劑的抗藥性。終年不休的的灌溉導致澇災、鹽鹼化、以及地下蓄水層的枯竭。
從長期來看,所有現代農業的要素都經歷著報酬遞減。中國三十年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迅速擴張帶來的是農業的迅速萎縮。農村農業人口減少、土地拋荒、基建徵用、城市擴張使得耕地面積不斷減少。水利設施荒廢、工廠廢物任意排放、農業農藥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農作物減產。糧食種子被外資控制轉基因氾濫成災。長此以往,中國不僅農作物種子被外資控制,糧食也會嚴重依賴進口,那時中國將受嚴重制於人!
歷史往往有著一個清晰的時間點,它往往記錄著事情發生轉變的那一刻。2017年已經過去了。如果是在2017年以前,大家談起農業,可能會找到非常之多的關鍵詞:藍海、希望、規模巨大、商機無限、遍地黃金、最後一塊處女地等等。如果是現在大家再談起農業,關鍵詞瞬間轉變了方向:滯銷、人工高企、不知種什麼、轉行等等。好像高漲的氣氛歷歷在目,然而世界已經輪迴了。不經意之間,曾經的希望變成了失望。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中國人口數量龐大,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糧食,面對耕地面積的大量減少,糧食產量下降。為提高產量,施用化肥是大部分農民選擇的重要途徑。因此,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施用化肥數量最大的國家。發達國家為防止化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危害而設置了225公斤/公頃的安全上限。中國已經達到了400公斤/公頃以上,遠遠超出發達國家每公頃225公斤的安全上限。中國過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地質下降,因此化肥使用量並未與農作物產量成正比。
其次化肥使用過量,農作物對肥料中的必要元素利用率不高。受制於中國現有耕作方式與習慣,現在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發達國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僅40%左右。造成每年上百萬噸氮肥在其被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氣體形態逸失到大氣中或從排水溝渠流失。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氣的污染。除了不合理使用化肥對土壤造成破壞之外,農藥不合理使用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是世界第一農藥消費大國,單位面積化學農藥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平均用量高2.5倍-5倍。目前中國農藥的利用率不足30%,近年中國農藥的年使用量達120萬噸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體上,其餘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對土壤、水源、空氣及農副產品產生了極大危害。農藥殘留超標已成為中國食品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農藥使用不合理導致污染的加劇,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減少,土壤質量下降。自淨能力減弱,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危害人體健康,甚至出現環境報復風險。一是生態關係失衡,引起生態環境惡化。二是土壤質量下降,使農作物減產降質。三是重金屬病開始出現,人們身體健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此外中國農膜使用面積已突破億畝,中國每年約有50萬噸農膜殘留於土壤中,殘膜率達40%。大部分農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壞了土壤結構,阻礙了作物根系對水的吸收和生長發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難以下滲。而且殘膜在分解過程中會析出鉛、錫、酞酸脂類化合物等有毒物質,造成新的土壤環境污染。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農藥、農膜等的大量使用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大氣、土壤和水污染。
從市場角度來看:
近年來農產品滯銷越演越烈,遍地“開花“。綜合整年,雲南的葉菜、安徽的上海青、海南的辣椒、湖北的大白菜、山東的大蔥,蒜薹。一浪又一浪,未有停息的跡象。網絡上各種滯銷的小視頻層出不窮。不單單是蔬菜,水果也是一樣。陝西的蘋果,新疆的大棗。倒水果,砍果樹的消息時有發生。在大力發展農業的浪潮下,各地農產品種植面積倍增,再加上各地號召精準扶貧,無非就是養羊和種菜,農產品是豐收了,結果呢?結果呢?
前幾年農業一下子就站上了風口。短短幾年間,不完全統計,全國估計至少冒出一萬多家從事農業電商相關創業公司。他們仗著資本投資的膽量,打著互聯網改革農業的旗號,以所謂的B2B、B2C、O2O的方式,出現在大城小鎮,長江南北。然而,幾年下來,絕大部分都已經銷聲匿跡,能夠生存下來的可謂寥寥無幾。而且曾幾何時,農業電商萬家齊發,號稱能解決中國農產品滯銷,甚至價格問題。然而呢?然而呢?他們所掃蕩過的種植基地、供應鏈條、城市社區、沖值的消費,至今還是雞毛一地。
近一兩年中國城鎮化發展步伐趨於平緩,農民工返鄉現像日趨嚴重,造成城裡找不到人,鄉下賺不了錢。在這股農業浪潮的衝擊下,市場、政策等措施的誘惑下。一批又一批在城裡打工的本份農民工也變得不本份起來,紛紛加入回鄉發展農業的事業。年年積累,越積越多,以致造成現在城裡難找人做事,回鄉的農民工也很難賺錢的窘境。關聯著的是大資本挾巨資入農,但荒野看到的是成者未見,敗者一堆。如此過度吹噓的農業,也讓不少大集團大資本眼紅了。於是乎大家就見到了像恆大、聯想、網易、阿里、京東等資本巨頭,瘋狂進駐農業,希望能在農業裡也能割一輪韭菜。然而幾年下來,有的黯然退出,有的低價賤賣,有的雖然還在,也是苦苦支撐。
中國農民現在面臨的問題有多堅難?誰能體諒?問土地要營生,不再是豐產即豐收,滿地金黃滿地愁,是很無奈又悲涼的真實寫照,能走到最後的農民是不是真的又要學習生產技術,又要學習經營銷售,又要學習金融分析?未來的農村,是不是所有的農民都像孫猴子一樣會72變?那些學不會72變的呢?不知道我們曾經為養活了全國數十億同胞而自豪的農民兄弟,這樣難過日子還要過多久?未來十年,中國躲不了的為爆燃的地產經濟付出一定的代價,成就了幾個梟雄,苦了一代黎民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