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討論是中興大學生機系大三的必修課程。在一年的時間,學生要在本系各個研究室找到一個研究室,與負責的老師討論,訂出一個研究題目。然後以大三一年時間,進行試驗,撰寫報告,完成一篇小論文。在大四畢業典禮前以海報展示。自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此課程由我與另一位老師擔任指導老師。
在中興大學生機系的二十餘年的教學經驗,每年畢業典禮可以看看這些專題討論的成果海報。由海報內容可以發現一個事實:什麼樣子的研究室,就會有什麼樣子的專題研究結果。什麼樣子的學生,就會進入什麼水準的研究室。
由於武漢肺炎疫情,興大終於在3月2日開學了。3月3日早上是此課程第一次上課,逐一點名,並且由學生一一報告進度。因為學生只來了三分之二,離下課還有10分鐘就結束了口頭報告。那麼課程指導老師就該講講話,因此我告訴學生如下一番話:
各位同學,上次SARS時你們幾歲?
學生回答”4歲”、”5歲”。
再問:你們對SARS有印象嗎?
大家集體搖頭。
我開始講話:
你們能不能將這次武漢肺炎,也當作一個專題研究題目?你們能否確認未來10年,15年或20年,是否再有機會再發生這種全球性的大流行病?
由個人本身開始,你們知道如何正確的避免被感染?你們如何告訴家人、朋友,這些正確的防疫方法?如何得到疫情發展的正確資訊?如何區別哪些是網軍的謠言?有哪些媒體、社群團體純是造謠,無信譽可言?有哪些機構、那些官員、那些學者之言論是以專業為背景,可以相信?
自個人到群體,到一個組織。在一個工作族群,在一個公司,如果你是初級或中級主管,你如何領導或組織團隊進行防疫?由”人、時、事、地、物”,五大要素,如何保護團隊安全,又不妨礙工作進度?
由疫情的發展,由周遭親友同學的反應,能否由此看到人性的另一面。面對周圍的親友同學,尤其對疫情的反應,能因而更深入地瞭解其個性?
再觀察當今浮在檯面的人物,不論是政治圈、商業圈、娛樂圈等,在此時期能否看出這些檯面人物真正面目?哪些是為了群體顧全大局,那些只顧自己利害?那些人物藉由疫情打擊對方?
由台灣再來觀察中國,武漢肺炎為何自中國開始傳播?中國目前受到的影響有哪些?世界工廠的地位會有那些更動?對台灣,對世界經濟有哪些短期、中期、長期的影響?
由疫情的傳播與防疫,能否觀察世界各地其他國家之反應,以此瞭解這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政治效率。以日本為例,這次武漢肺炎造成日本的嚴重疫情,這是為什麼?有個說法,日本善於模擬並改進,但是面對新事物,缺乏獨立創新能力。上次SARS風暴並未波及日本,日本沒有因此學習防疫的經驗,因此這次武漢肺炎之應變是荒腔走板。但是日本是善於檢討的民族,下次如有疫情,日本將是表現十分完備。上述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除了中國與日本,能否自美國、韓國、義大利、伊朗等疫情嚴重的國家瞭解,這些國家在此次疫情為何如此嚴重?是偶然機運,還是必然?
那麼老師為何要指定這個額外的專題作業?如果疫情是在下一個十五年後出現,那麼同學你們是36~38歲。可能已婚,而小孩尚未上學。在工作崗位上應是中級或初級主管。如果是二十年後再發生,你們將是41-43歲,小孩正在上學,工作職位應該也是更上一層樓。
在那時候,你們能否自2019年~2020年的武漢肺炎專題研究,能夠當個稱職的父母親,是一個有能力應對疫情的中小主管,更是一個在社會上不隨謠言起舞的穩定者?
這就是”專題討論”這門課的目的,訓練你們成為會思考,會蒐集資訊,會判斷,而且能夠依據專業判斷,影響自己,影響周遭。在工作崗位成為一個領導者。然後又能夠教導後輩成為一個研究人員。
因此專題討論的課程精神,並不限於一門試驗課程。不限於在一個研究室,不限於一個題目,不限於一個學分。
我說完了上述言論,學生一片寂然。一些人開始察看手機上的時間。專題討論有兩位老師,另一位老師問問學生:”陳老師告訴大家的話,你們了解嗎?有沒有問題?”。教室一個學生發問”有關疫情此研究,我們要交一份報告嗎?”我搖搖頭。然後另一個學生開口了:”已到下課時間,我們可以下課了嗎?”我點點頭。學生一哄而散,快步走出教室門口。另一個授課老師搖頭感嘆:”現在的學生到底怎麼了?難道他們聽不懂嗎?”
我莞爾笑,想著兩篇古文的兩段文句:
一.歐陽修的秋聲賦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二.蘇東坡的臨江山
“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皆不應,倚杖聽江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