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7日的聯合報有篇新聞,其標題如下〝大佛遭撤換,洪某接台農發董座〞。由於無其他媒體報導相關新聞,而此篇新聞之消息來源又是〝知情人士〞與〝農業界人士〞。因在無法比對此消息的真實性,就以新聞內容提出不同見解。
台農發公司本身就是一種怪胎,一個不官不民,或是又官又民的公司。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此公司上自董事長,下至基層辦事員,其薪水根本不是來自民間,而是來自官方,也是人民的納稅金。也因此基本上得不到台灣民眾同情。
台農發的領頭大哥,是否是真正的〝農業經營大佛〞,就由農產品本質開始討論。紐西蘭的奇異果,在育種、栽培、收穫至儲運,均有完整技術。其主力產品〝奇異果〞,可以定時,定量,以相同品質的狀況下提供致市場,因此推銷奇異果並不困難。以iphone為例,有電子業為後盾,這種品質穩定且先進之產品,在相同手機市場本來就是勝人一籌,容易行銷。但是台灣農產品則不然,試問台灣的農產品,自香蕉、番石榴、木瓜、蓮霧、芒果等等,哪一種水果有把握做到終年穩定生產,產量穩定,品質穩定,而且在採收後處理與儲運,都有完整技術。
以香蕉為例,西方主力生產公司都已建立採收後迅速以索道運輸,低溫冷卻後再分解、清洗、分級等技術。而其催熟技術也早已完備。而台灣以經驗建立的短程海運至日本技術,能否勝任長期海運至中東地區之技術要求?台灣水果那項已建立長期海運處理技術?除了以飛機搶運作秀展出之外,能夠長期而定期外銷至歐美地區的種類與數量還有多少?
由於無專業技術為後盾,台灣的水果生產品質無法與紐西蘭奇異果相比較。沒有好品質,無法穩定生產之水果產品,如何行銷國際?紐西蘭全國之力,全力發展出奇異果。台灣則是無所不種,自溫帶、亞熱帶至熱帶,所有農產品,尤其水果,那一種不列入研究發展對象。無所不種,無所不包之下場,就是無一專精。
因此台灣水果產業的問題,也是台灣農業的根本問題,不是產業太少,而是產業太多但是專業能力太少。
在此篇文章中〝提及〞:
〝台農發成立三年多來,先後爆出外銷不利,圈地種植與農民爭利,公司虧損嚴重等爭議〞,
〝認為台農發就是配合政府政策才會虧錢,農委會請了一哥農業經營大佛來,公部門卻不會用〞。
〝還要配合農委會一堆促銷,推行起來綁手綁腳,政治太多,產業太少〞。
因此以旁觀者對於這些亂象建議如下:
是不是大佛,就看本事是如何?因為台農發本身財務不能獨立,因而不得不聽命農委會。因此建議大佛領袖,帶著台農發現有人馬,到企業招募資金或是申請創業貸款,自己成立公司。因為是一家民營公司,農委會無影響力,也不能干涉經營。就讓這批行銷長才,自由發揮,將台灣農產品外銷世界。
中國有句話,是驢是馬,牽來溜一溜就知道。台農發公司不也如此。不再拿公家任何資金,自己成立民間公司,放手一搏,也給社會大眾口服心服,豎起大拇指誇獎不愧是一尊大佛。
至於台農發的官方董事長要由誰擔任?這已不重要。因為真正的問題也是根本的問題,不是〝政治太多,產業太少〞,而是〝產業太多,專業不足〞。
在此有個疑問,台灣每年都要選拔農業專家、傑出農民、百大青農等等,為何農產品以水果為例,還是沒有國際競爭力。
如果國際市場對水果生產的三要素(時程,產量與品質)要求是80分。這個國家的農民其分數大多數是80分,少數是80分以上。然後這些80分以上的人員成為楷模,整體產業水準不斷提高。這以紐西蘭為代表。
如果一個國家的農民產品分數是30分至95分。將少數95分的高手表揚成傑出、精銳、先進等等,此國家產業還是沒有競爭力。
更貼近的比喻是台灣口罩的品質與生產能力,相對中國之產品,說明了只有好品質才有國際競爭力。
那麼,台灣水果產業是否有國際競爭力?一個只有作秀,沒有全面檢討的產業,大羅神仙都救不了。然而台灣農業還有大佛,那就請人間大佛成立民間公司,示範銷售台灣水果給台灣民眾看看。
附錄:大佛陳郁然遭撤換
洪忠修接台農發董座
2020-06-17 00:22 聯合報
/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台農發公司昨召開董事會,董事長陳郁然下台,由農委會屏東生技園區主任洪忠修接任。
號稱「農業國家隊」的台農發公司昨召開董事會,台農發董事長陳郁然確定下台,由農委會屏東生技園區主任洪忠修接任,遺缺由農委會科技處長王仕賢暫代,這也是農委會五二○後第二波人事調動之一。
陳吉仲子弟兵洪忠修
「要貫徹長官交辦任務」
知情人士表示,台農發成立三年多來,先後爆出外銷不利、圈地種植農作物與民爭利、公司虧損嚴重等爭議,陳下台並不意外;洪忠修則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嫡系子弟兵,去台農發公司,就是要執行並貫徹長官交辦的任務。
台農發公司昨召開董事會,董事長陳郁然下台,由農委會屏東生技園區主任洪忠修(左一)接任。圖為洪忠修今年1月接任農委會屏東生技園區主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年小英親邀 借重陳郁然行銷長才
過去擔任紐西蘭奇異果行銷公司Zespri行銷暨業務總裁的陳郁然,曾創造出年銷廿五億顆奇異果的成績單令人印象深刻,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期間,還提供民進黨智庫農業小組許多建議,受蔡英文總統倚重;農委會後來成立台農發公司時,蔡英文更親自邀請陳出任董座,強調要借重其行銷長才。
不過台農發成立以來,卻屢爆出績效不彰的爭議,包括像是二○一七年從越南進口大白菜失敗、二○一八年因香蕉量多價跌,農委會為了「救蕉」,喊出由「國家隊」(台農發)外銷香蕉到中東一百廿公噸,最後卻連五十公噸都不到;另外還曾因圈地種植農作物,爆出與民爭利,公司更虧損嚴重。
台農發、農委會 政策衝突不斷
知情人士表示,行銷人有行銷人的理念與堅持,幾年磨合下來,台農發和農委會想要執行的政策衝突不斷,農委會內一直傳出五二○後會「處理」台農發的訊息,原本以為是要結束這公司,結果是換董事長。
不過農業界人士卻替陳抱不平,認為台農發就是因配合政策才會虧損,農委會請了一尊「農業經營大佛」來,公部門卻不會用。
政治太多、產業太少 讓陳灰心
農業界人士表示,陳郁然一直想要做品牌,找出有機會的農產品並且穩定產能,但政府卻無法給足資源與土地。且農產品外銷一遇到中國大陸就不行,要經營中國大陸以外的市場才可以,還要配合農委會一堆促銷,推行起來綁手綁腳,政治太多、產業太少,也讓陳灰心。
接任董座的洪忠修為陳吉仲學生,在台農發董事會尚未召開前,前天便已先向同事發出告別信,提及受到陳吉仲與高層長官的厚愛提攜,要借調接任台農發董事長。
農委會主秘范美玲表示,台農發公司最主要的任務是「農產外銷國家隊」,未來要進一步提高農民收益,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外銷環境艱困,洪忠修過去在國際處擔任處長時,對於國際行銷使力很多,績效也很好,相信他可以在這一塊再做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