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
1. 水稻與雜糧生產機械化與自動化作業之建立。
2. 蔬菜、果樹與花卉生產之機械化作業系統。
3.
農業機械化體系建立:機具選用、零組件備份、機具分配、代工制度與人才訓練。
4. 溫室與設施內作物生產作業之機械化與自動化。
二、農產品與生物材料加工工程與技術
1. 穀物與生物產品含水率量測技術。
a.各型水分計之性能檢定
b.高含水率水分計之研發
c.乾燥機線上型控制用水分計之研發
d.散裝式農產品(茶葉、草藥等)
水分計之研發。
2. 穀物與生物產品乾燥技術。
a.間歇式乾燥技術。
b.乾燥設備自動控制系統。
3. 高濕環境穀物與生物產品儲存與通風技術。
4. 藥草等生物產品清潔加工整廠設計。
三、溫室設計與環控
1.
熱帶與亞熱帶溫室設計,具抗颱風結構與大量通風作業之特色。
2.
溫室生產規劃作業,依作物成長條件、各地區氣候特性、與作物生產季節,決定設施結構與環控設備需求。
3.
高溫高濕環境之設施微氣候模式,建立環控策略與溫室規劃工作,適用溫室、菇舍、畜舍等環控作業。
4.
環控設備的開發與設施作業標準的建立,包括通風風扇及水牆、加溫機、內外遮蔭網,冷房催花設備等選用規格。
5.
亞熱帶環境下各種感測器之性能評估,包括相對濕度、日照量、光質(分光光度量測),介質EC,介質水分等。
6.特用溫室之規劃設計:
a.植物防疫溫室,植物完全檢疫溫室,基改作物試驗溫室。
b.三型蘭花與藥草栽培溫室。
c.三型蔬菜生產溫室:適用葉菜、果菜與種苗。
d.果樹網室生產設施。
四、農業生產設施規劃設計與生產系統建立
1.
藥草植物生產體系建立,包括生產設施機具配置,初級加工作作業等。已有經驗為金線蓮、霍山石斛、菊花、丹蔘、白芨、番紅花、辣木、山葵等。
2. 植物組織培養工廠整廠規劃
3. 食用菌之整廠規劃與配置。
4. 畜舍規劃設計:牛、豬、禽類等。
5. 水產養殖系統規劃設計。
6. 整合式農業生產系統規劃設計。
五、蘭花量產作業體系標準化程序之建立
1.
商業品種之栽培生理特性測定。測定內容包括栽培時期與開花時期之日夜溫度,光量,光周期,用肥配方與用量等資料。採用之方法為同化箱全植株量測技術。用肥量為區域試驗設計以檢定最佳用肥量。
2.
現有蘭花溫室改建與新建溫室規劃,針對品種栽培需求。包括批覆材料、環控設備、動線規劃、空間配置等作業。
3.
蘭苗生長特性量化模式指標之建立。建立生理模式包括葉面積成長模式,葉片長寬比模式,抽梗率模式,花梗增長模式與花朵開放模式。
4. 蘭花溫室生產標準作業程序(SOP)之文件制定與實施。
六、植物與藥草組織培養苗量產平台之建立
1. 不同階段適用培養基成分之研究。以統計技術研究。
2.
組培苗量產系統工程研究。量化組培苗生產場成本因子與品質因子。考慮生產場能源成本與利潤因子之最佳化。
3. 建立30種蝴蝶蘭組培苗之量產作業程序。
4. 建立組培苗生產認證制度,包括:a.生產場認證制度規範、b.生產場環境測定、c.設備與機械檢測作業、d.生產標準作業程序(SOP)之建立。
5.
組培場整場規劃設計。包括設備配置、物料動線、空間配置與人員訓練
6. 組培瓶之微氣候研究與應用
a.
組培瓶換氣率測定技術。
b.
組織培養瓶熱環境模式之建立:以光源為熱源,配合組織培養瓶之熱學物性,用以建立組織培養瓶內溫度分佈模式。
c.
組織培養瓶濕度環境模式之建立:配合組織培養瓶之質傳物性,用以建立組織培養瓶內相對濕度分佈模式。
d.
組培瓶光源透過率與光譜分析。
e.
組培瓶器之排列與光源均勻性研究。
七、感測系統
1.完成數型感測器不確定度之撰寫,包熱偶線溫度計,電子式相對濕度計,穀物水分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等。
2.建立量測不確定度兩類計算技術。
3.完成感測器適切校正公式的建立技術,應用於物理、化學與生物感測器
八、生醫設備研發
1.建立脈診儀訊號處理技術,結合中國傳統醫學與西醫驗證方法。
2.開發人體皮膚排汗系統、呼吸系統之量測技術與健康指標。
3.改善嬰兒育兒箱溫濕度控制系統。
4.建立人體肝體積預測公式。
5.研討近紅外線溫度計應用於體溫量測之適切技術。
九、國際計劃:
作物生產溫室及生產專業區規劃
1.日本溫室生產:
千葉、琦玉、宇都宮、熊本、鹿兒島、沖繩,蘭花與果菜生產
2.韓國溫室生產:首爾、大田、釜山,蘭花與藥草生產
3.越南:蝴蝶蘭與果菜生產
4.泰國:水稻乾燥中心,蔬菜專業生產區。
5.印尼泗水:果菜生產
6.馬來西亞Klang:果菜生產
7.新加坡:蝴蝶蘭與果菜生產
8.英國曼徹斯特 :蝴蝶蘭生產
9.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馬利蘭、紐澤西等地蘭花、藥草與果菜溫室生產
10.以色列:沙漠型果菜溫室
11.菲律賓三大農業生產區之設施生產規劃,包括溫室興建,生產機械化,採後處理與人員訓練。
12.印尼雅加達香蕉組織培養苗生產場與健化溫室。
13.高雄旗山建立熱帶示範溫室一棟,提供東南亞農業教學與推廣之用。
十、建立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於2020年建立中興大學非洲產業研究中心。
非洲的土地面積與人口僅次於亞洲,排名世界第二。境內物產及礦藏資源十分豐富,產值高達2.5兆美元。近年來經濟成長相對於全球平均水準更為強大,為未來全球頗具發展潛力的主要區域市場。然而非洲地區經濟規模尚屬發展階段,各項產品如民生、家電用品和機械設備等多須仰賴進口。製造業基礎相對薄弱。農業生產技術上待加強。
依據史瓦帝尼王國與莫三比克參訪結果,藉由兩國豐沛的農業生產資源,依循適地適種原則,發展以高經濟作物與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為主之農業生產。並引入機械化與資訊化技術,加速該國農業現代化進度。擬定史瓦帝尼王國整合性農業生產計劃。其內容涵蓋水產、農產與畜產的綜合性生產。兼顧生產效率與永續性資源保護。擬定短期著重生產,開始為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以提升該國國民動物性蛋白質來源與經濟收入。中期為與鄰近國家合作,健全產銷制度並且開拓國際市場。長期為非洲產業的人才培育與產業永續經營。
十一、實驗設計與數據分析
生物對象試驗設計
工程製程品質管制
系統建模與驗證
統計技術與論文著述
|